栀子花诗

〔明代〕沈周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阑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作品简介

《栀子花诗》是明代画家兼诗人沈周的一首咏物七绝。此诗以栀子花为吟咏对象,首句“雪魄冰花凉气清”以冰雪之魄喻其洁白清冷之姿,次句“曲阑深处艳精神”点出花隐深院却精神粲然;后两句转写月下花影花香,“一钩新月风牵影”以风牵影动绘其灵动,“暗送娇香入画庭”以香入画庭衬其幽雅。全诗从色、影、香多角度勾勒栀子花清艳脱俗之美,语言空灵含蓄,体现了明代文人诗画交融的审美意趣。

创作背景

《栀子花诗》此诗创作于沈周隐居苏州时期(约15世纪末)。沈周作为“吴门画派”领袖,常以诗画抒写隐逸生活。栀子花夏季开放,洁白芳香,恰合诗人高洁自持之心境。诗中“曲阑”“画庭”等意象折射江南园林景致,“风牵影”“暗送香”等句融通画理与诗境,暗含对自然幽微之美的捕捉,反映了明代文人注重生活雅趣的艺术倾向。

翻译注释

翻译

晶莹剔透如冰雪般的花带着清爽的凉气,立在曲折的长廊对面灿烂盛开精神抖擞。

在金钩般的新月的照耀下倩影随风摇动,一言不发地把淡淡的清香送入我的画室。

注释

(1)曲阑:“阑”同“栏”,栏杆,曲阑就是弯曲的栏杆。

全文拼音版

zhīhuāshī
xuěbīnghuāliángqīnglánshēnchùyànjīngshén
gōuxīnyuèfēngqiānyǐngànsòngjiāoxiānghuàtíng

作者介绍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苏州长洲人。明代杰出画家,“吴门画派”创始人。一生不仕,专事诗书画创作。擅山水、花鸟,师法宋元而自出新意,笔墨苍润浑厚,代表作《庐山高图》。兼工诗文,书法黄庭坚。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影响深远。性宽厚,弟子众多,人称“石田先生”。

相关推荐

满庭芳·蜗角虚名

〔宋代〕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送项判官

〔宋代〕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

观田家

〔唐代〕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高轩过

〔唐代〕李贺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寄校书七兄

〔唐代〕李冶

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

望江南·三月暮

〔宋代〕吴文英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无处觅残红。

贺新郎·西湖

〔宋代〕文及翁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何人是?千古恨,几时洗?

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