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代〕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注释

(1)强:勉强。

(2)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3)送酒:此处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

(4)怜:可怜。

(5)傍:靠近、接近。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拼音版

xíngjūnjiǔchángānyuán
qiǎngdēnggāorénsòngjiǔlái
yáoliányuányīngbàngzhànchǎngkāi

作品简介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五言绝句,以重阳习俗反衬战乱乡愁。前两句"登高无酒"的遗憾,暗用陶渊明重阳得酒的典故;后两句"故园菊"的想象与"战场开"的现实,在美丽与残酷的碰撞中迸发震撼力。全诗以"欲-无-怜-傍"为情感脉络,语言简净而意蕴丰厚,体现盛唐边塞诗"以小见大"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此诗作于至德二载(757年)岑参随肃宗军驻凤翔时。长安沦陷安史叛军之手,诗人重阳节行军在外,"战场菊"的意象既写实(马嵬驿兵变后长安破败),也暗喻坚贞气节,影响后来黄巢"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创作,今陕西凤翔东湖立有此诗碑刻。

作者介绍

岑参(717—770),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其诗雄奇瑰丽,多描绘西域风光与军旅生活,与高适并称“高岑”,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充满浪漫豪情。曾两度从军西域,官至嘉州刺史。诗风壮阔激昂,善用夸张想象,展现了盛唐边塞诗的巅峰成就,对后世边塞文学影响深远。岑参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九日寄秦觏

〔宋代〕陈师道

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暮鸦。

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

重阳日荆州作

〔唐代〕吴融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己酉岁九月九日

〔魏晋〕陶渊明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呜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九日

〔唐代〕李白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九日

〔宋代〕范仲淹

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

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陶潜醉不知。

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

登高回处狂多少,笑杀襄阳拍手儿。

九日酬诸子

〔清代〕妙信

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

远天连树杪,高月薄衣裳。

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

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

九日

〔唐代〕杨衡

黄菊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重阳

〔宋代〕陈与义

去岁重阳已百忧,今年依旧叹羁游。

篱底菊花唯解笑,镜中头发不禁秋。

凉风又落宫南木,老雁孤鸣汉北州。

如许行年那可记,谩排诗句写新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