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代〕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作品简介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五言绝句,以重阳习俗反衬战乱乡愁。前两句"登高无酒"的遗憾,暗用陶渊明重阳得酒的典故;后两句"故园菊"的想象与"战场开"的现实,在美丽与残酷的碰撞中迸发震撼力。全诗以"欲-无-怜-傍"为情感脉络,语言简净而意蕴丰厚,体现盛唐边塞诗"以小见大"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此诗作于至德二载(757年)岑参随肃宗军驻凤翔时。长安沦陷安史叛军之手,诗人重阳节行军在外,"战场菊"的意象既写实(马嵬驿兵变后长安破败),也暗喻坚贞气节,影响后来黄巢"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创作,今陕西凤翔东湖立有此诗碑刻。

翻译注释

翻译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注释

(1)强:勉强。

(2)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3)送酒:此处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

(4)怜:可怜。

(5)傍:靠近、接近。

全文拼音版

xíngjūnjiǔchángānyuán
qiǎngdēnggāorénsòngjiǔlái
yáoliányuányīngbàngzhànchǎngkāi

作者介绍

岑参(717—770),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其诗雄奇瑰丽,多描绘西域风光与军旅生活,与高适并称“高岑”,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充满浪漫豪情。曾两度从军西域,官至嘉州刺史。诗风壮阔激昂,善用夸张想象,展现了盛唐边塞诗的巅峰成就,对后世边塞文学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长安晚秋

〔唐代〕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观长安城图

〔宋代〕陆游

许国虽坚鬓已斑,山南经岁望南山。

横戈上马嗟心在,穿堑环城笑虏孱。

日暮风烟传陇上,秋高刁斗落云间。

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

西长安行

〔魏晋〕傅玄

所思兮何在?乃在西长安。

何用存问妾?香䙞双珠环。

何用重存问?羽爵翠琅玕。

今我兮闻君,更有兮异心。

香亦不可烧,环亦不可沉。

香烧日有歇,环沉日自深。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唐代〕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长安早春

〔唐代〕张子容

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

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

雪尽黄山树,冰开黑水津。

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

何当桂枝擢,还及柳条新。

长安羁旅行

〔唐代〕孟郊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

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

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

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

直木有恬翼,静流无躁鳞。

始知喧竞场,莫处君子身。

野策藤竹轻,山蔬薇蕨新。

潜歌归去来,事外风景真。

齐天乐·客长安赋

〔宋代〕王易简

宫烟晓散春如雾。参差护晴窗户。柳色初分,汤香未冷,正是清明百五。临流笑语。映十二阑干,翠嚬红妒。短帽轻鞍,倦游曾偏断桥路。

东风为谁媚妩。岁华顿感慨,双鬓何许。前度刘郎,三生杜牧,赢得征衫尘土。心期暗数。总寂寞当年,酒筹花谱。付与春愁,小楼今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