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春日》是宋代诗人王安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从虚处入笔,借羡慕杜牧的才情自抑,达到总赞西湖美丽的目的,带出全篇;颔联和颈联从正面写西湖,以秾丽的笔墨,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全方位地展示了赏心悦目的湖山旖旎风光。尾联说诗人产生了要做渔翁,融合进这美妙的图画中去的企盼。诗全篇浑成,起句高妙,中二联鲜华妍丽,有西昆诗风,对联也很工,以“茶鼓”对“酒旗”对得很巧;结句收煞得体。
西湖春日
争得才如杜牧之,试来湖上辄题诗。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浓吐杂芳熏巘崿,湿飞双翠破涟漪。
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西湖春日》此诗具体创作时间未详。乃诗人王安国于春天游览杭州西湖,心情愉悦而咏赏之作。诗曾误作林逋所作,《瀛奎律髓》《宋诗纪事》均予以辨正。
翻译注释
翻译
杜牧的诗才何处可得?来到湖上,免不了挥毫题诗。
春天烟雾缭绕的寺院,敲响清脆的茶鼓之声召唤僧徒们饮茶夕阳照耀着楼台,最吸引人的要数那高矗的一竿酒旗。
各种花卉竞相开放,山岭上香气终日不散。两只翠鸟从湖中惊飞,水面荡起圈圈涟漪。
我爱这西湖的风光庆幸还有蓑衣和苇笠,摇着小船做个渔翁总还可以。
注释
(1)争得:怎得。
(2)杜牧之:唐诗人杜牧。杜牧诗多写湖山之胜,李商隐《杜司勋》诗有“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句,推崇不已。
(3)茶鼓:寺院中召集众僧饮茶所击的鼓。
(4)卓:树立。
(5)巘崿:指山峦。巘,山峰。崿,山崖。
(6)翠:翠鸟。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王安国的诗
相关推荐
西河·和王潜斋韵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谩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坠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言犹未。
西宫春怨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西江月·渔父词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沈沈。闲管兴亡则甚。
西施·自从回步百花桥
自从回步百花桥。便独处清宵。凤衾鸳枕,何事等闲抛。纵有馀香,也似郎恩爱,向日夜潜消。
恐伊不信芳容改,将憔悴、写霜绡。更凭锦字,字字说情憀。要识愁肠,但看丁香树,渐结尽春梢。
西宫秋怨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西台哭所思
残年哭知己,白日下荒台。
泪落吴江水,随潮到海回。
故衣犹染碧,后土不怜才。
未老山中客,唯应赋八哀。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江月·别梦已随流水
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浥香泉。相如依旧是臞仙。人在瑶台阆苑。
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马归来便面。
西亭
此夜西亭月正圆,疏帘相伴宿风烟。
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鹤从来不得眠。
西山
绝顶遥知有隐君,餐芝种术麈为群。
多应午灶茶烟起,山下看来是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