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正当离乱世,莫说艳阳天。
正值这战乱的世道,说什么天气晴好。
地冷易寒食,烽多难禁烟。
地势寒冷容易寒食,烽火连天禁烟难以做到。
战场花是血,驿路柳为鞭。
战场上的花是鲜血染成,驿路催鞭折尽了柳条。
荒垄关山隔,凭谁寄纸钱?
荒坟千里关山阻隔,凭谁来将这纸钱烧!
注释
(1)离乱世:作者经历了明亡清兴,改朝换代的大变动,故云。
(2)艳阳天:阳光灿烂、风景美好的春天。
(3)烽:烽火。
(4)荒垄:久无人扫祭之摹。
(5)凭:依靠。
正当离乱世,莫说艳阳天。
地冷易寒食,烽多难禁烟。
战场花是血,驿路柳为鞭。
荒垄关山隔,凭谁寄纸钱?
正当离乱世,莫说艳阳天。
正值这战乱的世道,说什么天气晴好。
地冷易寒食,烽多难禁烟。
地势寒冷容易寒食,烽火连天禁烟难以做到。
战场花是血,驿路柳为鞭。
战场上的花是鲜血染成,驿路催鞭折尽了柳条。
荒垄关山隔,凭谁寄纸钱?
荒坟千里关山阻隔,凭谁来将这纸钱烧!
(1)离乱世:作者经历了明亡清兴,改朝换代的大变动,故云。
(2)艳阳天:阳光灿烂、风景美好的春天。
(3)烽:烽火。
(4)荒垄:久无人扫祭之摹。
(5)凭:依靠。
《清明前一日》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中,诗人以一个逃难者的眼光来描写寒食节,一切景象都蒙上了一层阴影,气氛凄惨,充满了哀伤的情绪,反映了战乱中人们颠沛流离的生活,和彷徨、哀伤的情绪。此诗诗风平易自然,语言通俗易懂,全诗将寒食的习俗冷峻地同惨酷的现实合为一体,令人触目惊心。
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攻占南京,弘光朝崩溃。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攻占金华,民族英雄朱大典全家自焚,诗人从城中逃往深山,金华被屠城,成为一片废墟。诗人是以作《清明前一日》此诗,借纪念寒食节,抒发故国之情,哀悼死国难者。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
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桃源水流清似玉,长恨姻缘误。闲讴窈窕歌,总是相思句,怕随风化作春夜雨。
南山豆苗荒数亩,拂袖先归去,高官鼎内鱼,小吏罝中兔。争似闭门闲看书!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欺烟困雨,拂拂愁千缕。曾把腰枝羞舞女,赢得轻盈如许。
犹寒未暖时光,将昏渐晓池塘。记取春来杨柳。风流全在轻黄。
庭花香信尚浅,最玉楼先暖。梦觉春衾,江南依旧远。
回纹锦字暗剪,谩寄与、也应归晚。要问相思,天涯犹自短。
清淮浊汴,更在江西岸。红旆到时黄叶乱,霜入梁王故苑。
秋原何处携壶,停骖访古踟蹰。双庙遗风尚在,漆园傲吏应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