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讥时》是元代散曲家张鸣善创作的一首散曲,全曲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先以三句排比形成鼎足对,以“大纲来都是烘”总括;后一部分以“说英雄谁是英雄?”提问,然后再以三个排比句作答,形成鼎足对,指斥当世所谓“英雄”的可笑可鄙。全曲结构对称整齐,语言直接通俗,比喻生动形象;寓庄于谐,冷峻尖刻。
水仙子·讥时
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烘。
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元代科举不兴,铨选制度混乱,读书人往往有不遇之感,故讽刺当政者是非不分用非其人,成为散曲中常见的主题。张鸣善的这首《水仙子·讥时》,就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作。
翻译注释
翻译
装模作样的人居然早早当上了朝廷公卿,恶狠好斗、蛮横无理的人竟享受着万钟的俸禄,胡说八道、欺世盗名的人竟能在社会上层畅行无阻,总而言之都是胡闹。
说英雄可到底谁是英雄?五眼鸡居然成了岐山的凤凰,两头蛇竟被当成了南阳的诸葛亮,三脚猫也会被奉为姜子牙。
注释
(1)双调:十二宫调之一。
(2)水仙子: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另属北曲黄钟宫,正名“古水仙子”。
(3)铺眉苫眼:即舒眉展眼,此处是装模作样的意思。元人口语。苫,盖住。
(4)三公:原指大司马、大司徒与大司空,这里泛指朝廷高官。
(5)裸袖揎拳:捋起袖子露出胳膊,这里指善于吵闹打架的人。元人口语。
(6)万钟:指很高的俸禄。钟,古量器名,十斗为一斛,六斛四斗为一钟。
(7)大纲来:总而言之。元人口语。
(8)烘:即哄,指胡闹。
(9)五眼鸡:好斗的公鸡。
(10)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县。
(11)鸣凤:凤凰。
(12)南阳卧龙:即诸葛亮,这里泛指杰出的人才。
(13)三脚猫:没有本事的人。
(14)渭水飞熊:即周代的太公吕尚(姜太公),这里泛指德高望重的高官。相传文王打猎前占卜,卜者说:“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打猎时果遇太公于渭水之阳。“非虎”一作“非熊”,后“非熊”误为“飞熊”,并以“飞熊入梦”喻指国君获得贤臣。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张鸣善的诗
相关推荐
水仙子·冷无香柳絮扑将来
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大灰泥漫了三千界。银棱了东大海,探梅的心噤难捱。面瓮儿里袁安舍,盐堆儿里党尉宅,粉缸儿里舞榭歌台。
水仙子·寻梅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袭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水仙子·瓦匠
东家壁土恰涂交,西舍厅堂初瓦了,南邻屋宇重修造。
弄泥浆直到老,数十年用尽勤劳。金张第游麋鹿,王谢宅长野蒿,都不如手镘坚牢。
水仙子·咏竹
贞姿不受雪霜侵,直节亭亭易见心。渭川风雨清吟枕,花开时有凤寻。
文湖州是个知音。春日临风醉,秋霄对月吟。舞闲阶碎影筛金。
水仙子·归兴
淡文章不到紫薇郎,小根脚难登白玉堂。远功名却怕黄茅瘴。
老来也思故乡,想途中梦感魂伤。云莽莽冯公岭,浪淘淘扬子江,水远天长。
水仙子·春情
九分恩爱九分忧,两处相思两处愁,十年迤逗十年受。几遍成几遍休,半点事半点惭羞。
三秋恨三秋感旧,三春怨三春病酒,一世害一世风流。
水仙子·和卢疏斋西湖
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诗。
山过雨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杀睡足的西施。
水仙子·嘲楚仪
顺毛儿扑撒翠鸾雏,暖水儿温存比目鱼,碎奔忙儿垒就阳台路。望朝云思暮雨,楚巫娥偷取些工夫。殢酒人归未,停歌月上初,今夜何如?
水仙子·灯花占信又无功
灯花占信又无功,鹊报佳音耳过风。绣衾温暖和谁共?
隔云山千万重,因此上惨绿愁红。不付能博得个团圆梦,觉来时又扑个空。杜鹃声啼过墙东。
水仙子·渡瓜洲
渚莲花脱锦衣收,风蓼青雕红穗秋,堤柳绿减长条瘦。系行人来去愁,别离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