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山屐经过满径踪,隔溪遥见夕阳舂。
穿着山中的木屐走过,小路上满是木屐留下的脚印,隔着小溪远远望去,能看见夕阳下有人在舂米的景象。
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试问诸葛亮当年成就了什么功业?本该终老林泉,何必要出山逐浪。
注释
(1)薛能:唐代诗人,曾在嘉州(今四川乐山)为官。
(2)山屐:山屐:登山用的木屐。
(3)径:小路。
(4)踪:踪迹。
山屐经过满径踪,隔溪遥见夕阳舂。
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山屐经过满径踪,隔溪遥见夕阳舂。
穿着山中的木屐走过,小路上满是木屐留下的脚印,隔着小溪远远望去,能看见夕阳下有人在舂米的景象。
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试问诸葛亮当年成就了什么功业?本该终老林泉,何必要出山逐浪。
(1)薛能:唐代诗人,曾在嘉州(今四川乐山)为官。
(2)山屐:山屐:登山用的木屐。
(3)径:小路。
(4)踪:踪迹。
《游嘉州后溪》是唐代诗人薛能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游览嘉州(今四川乐山)后溪为切入点,前两句“山屐经过满径踪,隔溪遥见夕阳舂”以白描手法勾勒出山径履痕、溪边夕照的幽深景致;后两句笔锋陡转,借蜀地历史人物抒发议论,“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以反诘语气对诸葛亮出山建功的传统价值观提出质疑。全诗在山水描写与史论翻案间形成巨大张力,语言简净而意蕴深远,展现了晚唐诗歌中历史反思的深度与批判精神的觉醒。
《游嘉州后溪》此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唐王朝危机四伏,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痼疾日益严重。薛能作为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的诗人,对朝政深感失望。诗中“只合终身作卧龙”的惊人论断,既是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命运的悲悯,更是对晚唐士人进退困境的隐喻——在无可挽回的衰世中,隐逸或许比入世更具智慧。这种历史观的转变,与罗隐《筹笔驿》“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的慨叹互为呼应,共同构成晚唐咏史诗的典型声调。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
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
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
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
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
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
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
翡翠香烟合,琉璃宝地平。
龙宫连栋宇,虎穴傍檐楹。
谷静唯松响,山深无鸟声。
琼峰当户拆,金涧透林明。
郢路云端迥,秦川雨外晴。
雁王衔果献,鹿女踏花行。
抖擞辞贫里,归依宿化城。
绕篱生野蕨,空馆发山樱。
香饭青菰米,嘉蔬绿笋茎。
誓陪清梵末,端坐学无生。
石险天貌分,林交日容缺。
阴涧落春荣,寒岩留夏雪。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颻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百顷,一望渺然。西山匌匒,与波光上下。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翠嶂,互相缀发。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
予信宿金山及碧云、香山。是日,跨蹇而归。由青龙桥纵辔堤上。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柳娇欲狂,顾而乐之,殆不能去。
先是,约孟旋、子将同游,皆不至,予慨然独行。子将挟西湖为己有,眼界则高矣,顾稳踞七香城中,傲予此行,何也?书寄孟阳诸兄之在西湖者,一笑。
暄景转谐淑,草木目滋长。
梅花覆树白,桃杏发荣光。
海棠花下月明时,有约暗通私。不甫能等得红娘至,欲审旧题诗。支,关上角门儿。
水洗尘埃道味尝,甘于名利相相忘。
心怀天洞丹霞客,各诵三清紫府章。
早里采莲歌达旦,一轮明月桂飘香。
日高公子还相觅,见得山中好酒浆。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