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是元代散曲家曹德的所写的一首小令。这首小令先描写陶渊明隐居山中休闲自得的生活,后表达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之情。全曲多次使用用典的表现手法,将作者内心的不满与向往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
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先生醉也,童子扶者。有诗便写,无酒重赊。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
问青天借得松间月,陪伴今夜。长安此时春梦热,多少豪杰。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难遮。
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比及眉未攒,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该曲具体创作年份未知。陶渊明不堪官场污浊、弃官归隐田园的事迹,成为后世遁世隐者的楷模,流芳历代诗文。曹德在观赏《渊明醉归图》时,有感于现实社会,遂提笔抒怀,在画轴上写下了这首曲子。
翻译注释
翻译
先生我喝得醉了,仆童好好地搀扶着。有诗马上就写,没有酒喝就再去赊。山声小调想要唱一些、那些俗事咱不说。
且向青天借一些松间的明月,陪伴俺度过今夜长安城里这时候春梦非常热。多少英雄豪杰,一天过后明天早晨的明镜中就白发如雪,那么点几的乌纱帽实在难遮。
多少可怜的人,星星大个县官也不能舍,晚年则才想着要出家入什么白莲社、等到你加入白莲社,腰也经过多少次地向人折,一切都已经晚了迟了许多。看看,那才是抛弃乌纱帽的陶靖节。
注释
(1)三棒鼓声频:元代时令小调,所属官调不明,元散曲中仅曹德有出一曲。曲调弄三叠,构成急促的三棒鼓声。
(2)先生:指陶渊明。
(3)长安:指京城。
(4)春梦热:借用“黄粱一梦”典故,意谓京城里在朝百官此刻正做耆飞黄腾达的美梦。
(5)乌帽:指官帽。
(6)庐山社:慧远法师在庐山东林寺创建佛门白莲社。
(7)迟了也,去官陶靖节:意谓陶渊明辞官归隐实在太晚了,一个洁身自好的人根本就不应该踏入官场。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曹德的诗
相关推荐
郭隗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
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蟾宫曲·叹世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
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
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
答李澣三首·其一
孤客逢春暮,缄情寄旧游。
海隅人使远,书到洛阳秋。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牵牛花·其三
一枝颜色费评夸,冷翠光中晕淡霞。
绝世幽情容一现,能如我意是秋花。
望远行·欲别无言倚画屏
欲别无言倚画屏,含恨暗伤情。谢家庭树锦鸡鸣,残月落边城。
人欲别,马频嘶,绿槐千里长堤。出门芳草路萋萋,云雨别来易东西。不忍别君后,却入旧香闺。
解闷十二首·其二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流。
寄权器
露湿青芜时欲晚,水流黄叶意无穷。
节近重阳念归否,眼前篱菊带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