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有高楼

〔两汉〕佚名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堂皇高耸恰似与浮云齐高。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高楼镂著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纹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层叠三重。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楼上飘下了弦歌之声,这声音是多么的让人悲伤啊!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谁能弹奏这曲子,莫非是那因夫为齐战死而悲恸长哭竟使杞城倾颓的杞梁妻吧?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发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去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白云。

注释

(1)交疏:一横一直的窗格子,指窗制造的精致。疏,镂刻。

(2)结绮:张挂着绮制的帘幕。绮,有文彩的丝织品。

(3)阿阁:四面有檐的楼阁。

(4)三重阶:指台。楼在台上。阿阁建在有三层阶梯的高台上,形容楼阁之高。

(5)弦歌声:歌声中有琴弦伴奏。

(6)一何:何其,多么。

(7)无乃:莫非,岂不是。

(8)杞梁妻:杞梁的妻子。杞梁,即杞梁殖,春秋时齐国大夫。征伐莒国时,死于莒国城下。他的妻子为此痛哭十日,投水自杀。传说死前谱有琴曲《杞梁妻叹》。

(9)清商:乐曲名,曲调清越,适宜表现哀怨的感情。

(10)发:指乐声的发散、传播。

(11)中曲:乐曲的中段。

(12)徘徊:来往行走,不能前进的样子。这里借指乐曲旋律回环往复。

(13)一弹:弹奏完一段。

(14)再三叹:指歌词里复沓的曲句和乐调的泛声。

(15)慷慨:指不得志的心情。

(16)余哀:哀伤不止。

(17)惜:悲,叹惜。

(18)知音:懂得乐曲中意趣的人。这里引申为知心好人。

(19)鸿鹄:大雁或天鹅一类善于高飞的大鸟。

西北有高楼拼音版

西běiyǒugāolóu
西běiyǒugāolóushàngyún
jiāoshūjiéchuāngēsānchóngjiē
shàngyǒuxiánshēngyīnxiǎngbēi
shuínéngwéinǎiliáng
qīngshāngsuífēngzhōngzhèngpáihuái
tánzàisāntànkāngkǎiyǒuāi
zhědànshāngzhīyīn
yuànwéishuāng鸿hóngfènchìgāofēi

作品简介

《西北有高楼》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不遇佳人“知音”之悲,抒写了自身政治上的失意之情,反映了一种带有广泛社会性的被压抑的苦闷、悲伤与期待,表现了东汉末年大动乱时期一部分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生活中彷徨的知识分子的悲凉和迷茫。全诗融情于景,语言形象生动,风格朴素浑厚,运用典故以及比喻、寄托等手法,从高楼写起,以高飞作结,当中交错描画弦歌之声及听者感受,写得缥缈空灵。

创作背景

南朝萧统在编选《文选》时,由于这十九首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比较接近,在古诗中是一个有独立意义的作品群,于是将失去乐调与作者姓名的十九首五言古诗编在一起,题为“古诗十九首”。本诗即是其中一首。

相关诗文

西门行

〔两汉〕汉乐府

出西门,步念之,今日不作乐,当待何时?

逮为乐,逮为乐,当及时。

何能愁怫郁,当复待来兹?

酿美酒,炙肥牛,请呼心所欢,可用解忧愁。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游行去去如云除,弊车羸马为自储。

西塞山怀古

〔唐代〕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台哭所思

〔宋代〕谢翱

残年哭知己,白日下荒台。

泪落吴江水,随潮到海回。

故衣犹染碧,后土不怜才。

未老山中客,唯应赋八哀。

西江月·新秋写兴

〔宋代〕刘辰翁

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西湖香市

〔明代〕张岱

西湖香市,起于花朝,尽于端午。山东进香普陀者日至,嘉湖进香天竺者日至,至则与湖之人市焉,故曰香市。

然进香之人,市于三天竺,市于岳王坟,市于湖心亭,市于陆宣公祠,无不市,而独凑集于昭庆寺。昭庆寺两廊故无日不市者,三代八朝之古董,蛮夷闽貊之珍异,皆集焉。至香市,则殿中边甬道上下、池左右、山门内外,有屋则摊,无屋则厂,厂外又棚,棚外又摊,节节寸寸。凡胭脂簪珥、牙尺剪刀,以至经典木鱼、伢儿嬉具之类,无不集。

此时春暖,桃柳明媚,鼓吹清和,岸无留船,寓无留客,肆无留酿。袁石公所谓:“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已画出西湖三月,而此以香客杂来,光景又别。士女闲都,不胜其村妆野妇之乔画;芳兰芗泽,不胜其合香芫荽之薰蒸;丝竹管弦,不胜其摇鼓颌笙之聒帐;鼎彝光怪,不胜其泥人竹马之行情;宋元名画,不胜其湖景佛图之纸贵。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扑不开,牵挽不住。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恐大江以东,断无此二地矣。

崇祯庚辰三月,昭庆寺火。是岁及辛巳壬午荐饥,民强半饿死。壬午道梗,山东香客断绝,无有至者,市遂废。辛巳夏,余在西湖,但见城中饿殍舁出,扛挽相属。时杭州刘太守梦谦,汴梁人,乡里抽丰者,多寓西湖,日以民词馈送。有轻薄子改古诗诮之曰:“山不青山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送汴州。”可作西湖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