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三首·其一

〔宋代〕梅尧臣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

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

作品简介

《悼亡三首》是北宋诗人梅尧臣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是为悼亡妻而作。第一首是总写悲痛之情,结发两句以总叙起,着重在“十七年”。前四句写悲情,后四句写去日几番转折,愈转而愈深。

创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梅尧臣与妻子谢氏乘船返汴京,七月七日至高邮三沟,谢氏死于舟中。《悼亡三首》这三首诗是梅尧臣悼念亡妻谢氏之作,写于同年。

翻译注释

翻译

我们成为结发夫妻,到如今一共有十七年。

互相厮守还嫌不够,何况现在是永远失去!

我鬓发已多见斑白,这肉身还能坚持多久?

与你同穴为期不远,未死时还是涕泪涟涟。

注释

(1)十七年:梅尧臣与其夫人谢氏于天圣六年(1028)结婚,至庆历四年(1044)妻子去世,一共十七年。

(2)长捐:这里指永远失去。捐,抛弃,舍弃,丢弃。

(3)鬓:本指耳边的头发,这里代指头发。

(4)宁:难道。

(5)同穴:同葬。

(6)涟涟:泪流不止的样子。

全文拼音版

dàowángsānshǒu··
jiéwéijīnshínián
xiāngkànyóukuàngshìchángjuān
bìnduōbáishēnníngjiǔquán
zhōngdāngtóngxuéwèilèiliánlián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少时应进士不第,以荫补入仕,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与欧阳修同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反对西昆体浮艳诗风,主张"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诗作平淡质朴,关注社会现实,《田家语》《汝坟贫女》等反映民间疾苦,《鲁山山行》等山水诗清新自然。著有《宛陵集》,其诗歌理论和创作开宋诗风气之先,对苏轼、黄庭坚等影响深远,刘克庄称其为宋诗"开山祖师"。

梅尧臣的诗

相关推荐

悼亡诗三首·其一

〔魏晋〕潘岳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