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

〔唐代〕司空图

全家与我恋孤岑,蹋得苍苔一径深。

逃难人多分隙地,放生麋大出寒林。

名应不朽轻仙骨,理到忘机近佛心。

昨夜前溪骤雷雨,晚晴闲步数峰吟。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全家与我恋孤岑,蹋得苍苔一径深。

全家和我都钟爱爬那独自耸立的高山,我们踏着青色苔藓沿着这条小径一路而上深入其中。

逃难人多分隙地,放生麋大出寒林。

逃离苦难的人们纷纷在分隙之地安顿下来,一只巨大的麋鹿自由地在寒冷的森林中奔跑。

名应不朽轻仙骨,理到忘机近佛心。

名誉若能流传千古,谁又会去羡慕神仙?只有达超脱世俗的境界,才能更接近佛心。

昨夜前溪骤雷雨,晚晴闲步数峰吟。

昨夜溪谷突然雷雨交加,晚上雨停后,我悠闲地漫步在数个山峰之间,吟唱着诗歌。

注释

(1)岑:指山。

(2)苍苔:指青色苔藓。

(3)隙地:空着的地方;空隙地带。

山中拼音版

shānzhōng
quánjiāliàncéncāngtáijìngshēn
táonànrénduōfēnfàngshēngchūhánlín
míngyīngxiǔqīngxiāndàowàngjìnxīn
zuóqiánzhòuléiwǎnqíngxiánshùfēngyín

作品简介

《山中》是唐代诗人司空图的一首山水隐逸诗。此诗以山中生活为背景,通过“蹋苍苔”“放生麋”等意象,展现诗人与自然融合的隐逸之趣。颔联“逃难人多分隙地”暗含乱世悲悯,颈联“理到忘机近佛心”则抒写超脱尘俗、忘机悟道的心境。尾联以“骤雷雨”与“晚晴”对照,隐喻世事无常后归于宁静,最终以“数峰吟”收束,凸显诗人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隐者形象。全诗语言简淡,意境幽深,融合儒释道思想,是司空图隐逸诗风的典型代表。

作者介绍

司空图(837—908),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咸通末年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其诗多隐逸山水之作,所著《二十四诗品》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重要的诗歌美学理论著作,以诗性语言描绘二十四种诗歌意境,影响深远。有《司空表圣诗集》传世。司空图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山中闻杜鹃

〔宋代〕洪炎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山中寡妇

〔唐代〕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山中

〔唐代〕卢仝

饥拾松花渴饮泉,偶从山后到山前。

阳坡软草厚如织,困与鹿麛相伴眠。

山中独吟

〔唐代〕白居易

人各有一癖,我癖在章句。

万缘皆已消,此病独未去。

每逢美风景,或对好亲故。

高声咏一篇,恍若与神遇。

自为江上客,半在山中住。

有时新诗成,独上东岩路。

身倚白石崖,手攀青桂树。

狂吟惊林壑,猿鸟皆窥觑。

恐为世所嗤,故就无人处。

山中四咏

〔明代〕元鹏

【其一】

我爱山中春,苍崖鸟一声。

桃花源里住,罕见问津人。

【其二】

我爱山中夏,空冥花雨下。

行吟屐齿肥,树色丽四野。

【其三】

我爱山中秋,黄云稻正稠。

铎声连振起,镰子刈禾头。

【其四】

我爱山中冬,冰澌叠乱封。

地炉无品字,一榻冷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