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灵岩寺上院

〔唐代〕白居易

高高月白上青林,客去僧归独夜深。

荤血屏除惟对酒,歌钟放散只留琴。

更无俗物当人眼,但有泉声洗我心。

最爱晓亭东望好,太湖烟水绿沈沈。

作品简介

《宿灵岩寺上院》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通过对寺院自然环境以及僧人日常生活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浓郁文化氛围的禅净意境。

翻译注释

翻译

高高明月升上青冥的树林,客人散尽我独对黑夜沉沉。

屏除荤血食物只留下酒杯,遣散娱乐歌钟只剩下瑶琴。

再无俗物阻碍我的视野,惟有泉声涤荡我的心灵。

更喜欢明朝临亭向东眺望,只见那太湖烟水一色青漾。

注释

(1)灵岩寺:佛教名寺,位于江苏吴县木渎之灵岩山上。

(2)上院:即正院。

(3)荤血:指可食之禽兽之类。

(4)歌钟:歌舞钟鼓,指供娱乐之演奏。

(5)洗我心:洗心,涤荡心中杂念。《易·系辞上》:“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

(6)太湖:湖名,古称震泽、具区、笠泽,在江苏省南部,乃长江和钱塘江下游泥沙堰塞古海岸而成。

全文拼音版

宿língyánshàngyuàn
gāogāoyuèbáishàngqīnglínsēngguīshēn
hūnxuèpíngchúwéiduìjiǔzhōngfàngsànzhǐliúqín
gèngdāngrényǎndànyǒuquánshēngxīn
zuìàixiǎotíngdōngwànghǎotàiyānshuǐ绿shěnshěn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宿山寺

〔唐代〕贾岛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水,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宿田家

〔唐代〕唐彦谦

落日下遥峰,荒村倦行履。

停车息茅店,安寝正鼾睡。

忽闻扣门急,云是下乡隶。

公文捧花柙,鹰隼驾声势。

良民惧官府,听之肝胆碎。

阿母出搪塞,老脚走颠踬。

小心事延款,□余粮复匮。

东邻借种鸡,西舍觅芳醑。

再饭不厌饱,一饮直呼醉。

明朝怯见官,苦苦灯前跪。

使我不成眠,为渠滴清泪。

民膏日已瘠,民力日愈弊。

空怀伊尹心,何补尧舜治?

宿阳朔山寺

〔明代〕蓝智

晚景孤村僻,松门试一登。

秋山黄叶雨,古寺白头僧。

坏壁穿新竹,空床覆旧藤。

宦情与禅意,寂寞共寒灯。

宿沣曲僧舍

〔唐代〕温庭筠

东郊和气新,芳霭远如尘。

客舍停疲马,僧墙画故人。

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

更想严家濑,微风荡白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