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舟子

〔唐代〕孟浩然

向夕问舟子,前程复几多。

湾头正堪泊,淮里足风波。

作品简介

《问舟子》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五言绝句。此诗以简淡如话的语言,通过黄昏问渡的日常小事,寄寓了人生旅途的深远哲理。前两句“向夕问舟子”平实起笔,勾勒出暮色苍茫中旅人探问前路的典型场景;后两句借舟子之口作答,“湾头堪泊”与“淮足风波”形成鲜明对比,既写实景又暗喻世路艰险与暂得安顿的辩证关系。全诗仅二十字,却融叙事、写景、隐喻于一体,意境空灵悠远,充分体现了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清淡自然”的风格和盛唐诗歌“言近旨远”的特质。

创作背景

《问舟子》此诗作于孟浩然漫游吴越期间(约公元730年),诗人常往来于淮水、长江流域。唐代淮水中下游风浪险恶,舟行不易。“向夕”时分暗示诗人前途未卜的迷茫心境,而“问舟子”的细节折射出长途漂泊的孤寂。诗中“风波”既指自然风浪,亦暗喻仕途坎坷(孟浩然曾科举失利、求仕未果)及人生际遇之无常。末句“正堪泊”在艰险中透出一丝慰藉,反映了诗人历经挫折后渐趋淡泊的心境,与其“不才明主弃”的愤懑形成微妙对照。

翻译注释

翻译

黄昏时候,我询问划船人,前面还有多少路程?

船夫说,淮河里浪高风紧,河湾处正好停船。

注释

(1)向夕:傍晚,黄昏。向:接近。

(2)几多:多少。

(3)泊:停泊。

(4)淮:淮河。

全文拼音版

wènzhōu
xiàngwènzhōuqiánchéngduō
wāntóuzhèngkānhuáifēng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其诗清淡自然,多写隐逸生活与山水风光,代表作《春晓》《过故人庄》等语言质朴,意境悠远。与王维并称“王孟”,同为盛唐田园诗派代表。虽终身未仕,却名重诗坛。李白赞其“风流天下闻”。其诗以五言见长,风格恬淡,对后世山水田园诗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山鬼谣·问何年此山来此

〔宋代〕辛弃疾

问何年、此山来此?西风落日无语。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一杯谁举?举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

须记取:昨夜龙湫风雨,门前石浪掀舞。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依约处,还问我:清游杖屦公良苦。神交心许。待万里携君,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

把酒问月

〔唐代〕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赵威后问齐使

〔先秦〕佚名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

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