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往》是明末清初诗人方以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写昔日志同道合的朋友已经星散,自己独自出入山林,寂寞孤单;中间两联写处境艰危,心情痛苦;尾联照应首联,突出失去知音的孤独感。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因国破家亡独来独往的极度悲痛,全诗语气沉重,含意深刻。
独往
同伴都分手,麻鞋独入林。
一年五变姓,十字九椎心。
听惯干戈信,愁因风雨深。
死生容易事,所痛为知音。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独往》此诗为康熙年间在岭南所作,记明亡后的遭际和对友人的怀念。
翻译注释
翻译
与朋友被迫分离各奔西东,脚穿麻鞋遁入山林之中。
一年间五次改名换姓,所写的文字都是血泪凝成。
耳边已听惯了战争的信息,凄风苦雨更令人愁苦心惊。
一死了之倒是件容易事,割舍不下的是知音友朋!
注释
(1)同伴:作者原与侯方域、陈贞慧、冒襄共同主盟复社,为明季著名“四公子”。
(2)麻鞋独入林:指自己落发为僧,独自出入山林。麻鞋:草鞋。入林:隐居。
(3)五变姓:为避免清兵追捕,多次改名换姓。一作“三变姓”。
(4)十字九椎心:指自己的作品,五律每联十字,均充满血泪。椎(chuí)心:形容非常悲痛。
(5)干戈:代指战争。
(6)风雨:指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7)容易:很简单,很快做到。
(8)知音:知心朋友。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不见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
我携一樽酒,独上江祖石。
自从天地开,更长几千尺。
举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
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
寄谢山中人,可与尔同调。
独漉篇
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
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
我欲弯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归路。
落叶别树,飘零随风。
客无所托,悲与此同。
罗帏舒卷,似有人开。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雄剑挂壁,时时龙鸣。
不断犀象,绣涩苔生。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神鹰梦泽,不顾鸱鸢。
为君一击,鹏抟九天。
独觉
觉来窗牖空,寥落雨声晓。
良游怨迟暮,末事惊纷扰。
为问经世心,古人难尽了。
独游西斋寄崔主簿
同心忽已别,昨事方成昔。
幽径还独寻,绿苔见行迹。
秋斋正萧散,烟水易昏夕。
忧来结几重,非君不可释。
独不见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
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独坐轩记
予为西昌校官,学圃中筑一轩,大如斗,仅容台椅各一,台仅可置经史数卷。宾至无可升降,弗肃以入,因名之曰“独坐”。
予训课之暇,辄憩息其中,上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次窥关闽濂洛数君子之心,又次则咀嚼《左传》、荀卿、班固、司马迁、扬雄、刘向、韩柳欧苏曾王之文,更暇则取秦汉以下古人行事之迹,少加褒贬,以定万世之是非。悠哉悠哉,以永终日。
轩前有池半亩,隙地数丈。池种芰荷,地杂植松桧竹柏。予坐是轩,尘坌不入,胸次日拓,又若左临太行,右挟东海,而荫万间之广厦也。且坐惟酬酢千古,遇圣人则为弟子之位,若亲闻训诲;遇贤人则为交游之位,若亲接膝而语;遇乱臣贼子则为士师之位,若亲降诛罚于前。坐无常位,接无常人,日觉纷挐纠错,坐安得独?
虽然,予之所纷挐纠错者,皆世之寂寞者也。而天壤之间,坐予坐者寥寥,不谓之独,亦莫予同。作《独坐轩记》。
独酌
步履深林晚,开樽独酌迟。
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
薄劣惭真隐,幽偏得自怡。
本无轩冕意,不是傲当时。
独立
空外一鸷鸟,河间双白鸥。
飘飖搏击便,容易往来游。
草露亦多湿,蛛丝仍未收。
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