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九日》是宋代词人潘希白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写重阳节。词的上阕,写采菊而知重阳节已至。秋已到而南山翠色依旧,然而夜间风雨加之人之悲秋,亦无登临之意。下阕写天气已觉寒冷,饮酒亦无兴致。秋色萧瑟,岁暮人老,使人又起归乡思旧之情。
大有·九日
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
红萸佩,空对酒。砧杵动微寒,暗欺罗袖。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宋亡后不少文人归隐不仕,词中常多有归隐抒怀之作,该词词人抒写了重阳节时伤秋思归的意绪,满篇衰飒之气,有悯时伤世之慨。
翻译注释
翻译
古老的戏马台前,在竹篱下采菊酿酒,岁月流逝,我问今天是什么时节,才知又是重九。我正好归来,南山一片苍翠依旧,昨夜在窗下听着风雨交加,都不像登临的时候。我像宋玉一样因悲秋而愁苦,又像卫玠一般为忧时而清瘦。
我佩戴了红色的茱萸草,空对着美酒,砧杵惊动微寒,暗暗侵逼衣袖。秋天已没有多少时候,早已是满目的残荷衰柳。我勉强整理一下倾斜的帽檐,向着远方连连搔首。我多少次忆念起故乡的风物。莼菜和鲈鱼的味道最美时,是在霜冻之前,鸿雁归去之后。
注释
(1)大有:周邦彦创调。小石调,调见《片玉集》。双调九十九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2)采花篱下:用陶潜“采菊东篱下”诗意。
(3)宋玉情怀:即悲秋情怀,宋玉作《九辩》悲愁。
(4)卫郎:及卫玠,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5)砧杵: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6)强整帽檐欹侧:用孟嘉龙山落帽事。欹(qī),倾斜。
(7)莼鲈:鲈鱼与莼菜。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载﹕晋张翰在洛﹐见秋风起而思故乡莼鲈﹐因辞官归。后因以"鲈莼"为思乡之典。
(8)霜前雁后:杜甫诗:“故国霜前北雁来。”
全文拼音版
相关推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卜算子·见也如何暮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
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
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
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
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
西河·垂杨里
垂杨里。兰舟当日曾系。千帆过尽,只伊人不随书至。怪渠道著我侬心,一般思妇游子。
昨宵梦,分明记,几回飞渡烟水。西风吹断,伴灯花、摇摇欲坠。宵深待到凤凰山,声声啼鴂催起。
锦书宛在怀袖底。人迢迢、紫塞千里。算是不曾相忆。倘有情早合归来,休寄一纸,无聊相思字。
出塞作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庭前菊
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
吴城览古
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
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
过沈居士山居哭之
杨朱来此哭,桑扈返于真。
独自成千古,依然旧四邻。
闲檐喧鸟鹊,故榻满埃尘。
曙月孤莺啭,空山五柳春。
野花愁对客,泉水咽迎人。
善卷明时隐,黔娄在日贫。
逝川嗟尔命,丘井叹吾身。
前后徒言隔,相悲讵几晨。
浣溪沙·新秋
风卷珠帘自上钩,萧萧乱叶报新秋,独携纤手上高楼。
缺月向人舒窈窕,三星当户照绸缪,香生雾縠见纤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