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是清朝的纳兰性德的一首词。上片说可怜才女香消玉碎,自己顿失知音,满腹心事无处诉说,日暮乡关,数尽寒鸦。下片写词人半生飘零,彷徨无依,好不容易找到情感归宿,却又在一夜之中丧失知己,此后梦魂便如柳絮杨花,漂泊天涯。全词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朴素真挚,凄切可感。这首词以极缠绵轻灵之笔写极沉痛抑郁之情。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纳兰之妻卢氏于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三十日病故,十七年(1678)七月下葬。细味词意,这首词饱含伤悼之意,此词似作于卢氏下葬之后。纳兰和妻子卢氏的感情非常深厚,对妻子的不幸早逝非常痛惜。亡妻下葬后,他更是悲痛欲绝,一腔幽怨无处诉说,于是写了《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这首词。
翻译注释
翻译
林下那僻静之地本是谢道韫的家,如今已是荒苔遍地,可怜那美丽的身影被埋在了一片荒沙之中。这生死离愁无处诉说,只能抬头尽数黄昏归来的乌鸦。
半生的命运就如随水漂流的浮萍一样,无情的冷雨,一夜之间便把名花都摧残了。那一缕芳魂是否化为柳絮,终日在天涯飘荡。
注释
(1)山花子:词牌名。又名《摊破浣溪沙》、《添字浣溪沙》、《感恩多令》等。双调,四十八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平韵,过片两句多用对偶。
(2)林下:幽僻之境,引申为退隐或退隐之处。
(3)道韫:谢道韫,东晋诗人,谢安侄女,王凝之之妻。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而闻名,后世因而称女子的诗才为“咏絮才”。
(4)生怜:可怜。
(5)玉骨:清瘦秀丽的身架,多形容女子的体态。
(6)名花:名贵的花,同名花一样的美人。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的诗
相关推荐
山花子·此处情怀欲问天
此处情怀欲问天,相期相就复何年。行过章江三十里,泪依然。
早宿半程芳草路,犹寒欲雨暮春天。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
山花子·银字笙寒调正长
银字笙寒调正长,水文簟冷画屏凉。玉腕重因金扼臂,淡梳妆。
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佯弄红丝蝇拂子,打檀郎。
山花子·春愁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采得石榴双叶子,欲贻谁?
便是有情当落日,只应无伴送斜晖。寄语东风休著力,不禁吹。
山花子·欲话心情梦已阑
欲话心情梦已阑,镜中依约见春山。方悔从前真草草,等闲看。
环佩只应归月下,钿钗何意寄人间。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
山花子·昨夜浓香分外宜
昨夜浓香分外宜,天将妍暖护双栖。桦烛影微红玉软,燕钗垂。
几为愁多翻自笑,那逢欢极却含啼。央及莲花清漏滴,莫相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