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登凌歊台

〔元代〕萨都剌

山势如龙去复回,闲云野望护重台。

离宫夜有月高下,辇路日无人往来。

春色不随亡国尽,野花只作旧时开。

断碑衰草荒烟里,风雨年年上绿苔。

作品简介

《次韵登凌歊台》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从远处着眼,描写凌歊台的远景;颔联着重写凌歊台内的景色;颈联转入议论,道出了自然轮回的感慨;尾联回到眼前的景物,以凄凉之景结束全诗。全诗笔调铿锵,对仗工整,情感豪迈而伤感。

创作背景

《次韵登凌歊台》这首诗应作于元至顺三年(1332),当时萨都剌从翰林国史院应奉文字迁为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南下任职,五月又曾北上至京城,秋天再返回金陵(今江苏南京)。此诗具体创作于这几次南来北往的旅途中的哪一次,难以考证。诗人登临凌歊台引发怀古的幽思,于是创作了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山形如同盘龙绕去又绕回,闲云野景簇拥高耸的凌歊台。

夜来明月照着离宫高高下下,帝王走过的车道白天也无人往来。

春天的景色不会随同亡国消逝,山花依然像当年一样绽开。

断碑埋没在茫茫的荒草里,年年风吹雨淋又长新绿苔。

注释

(1)离宫:皇帝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

(2)辇路:即帝王车驾所经过的路。辇:本是人推挽的车,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如帝辇、凤辇等。

全文拼音版

yùndēnglíngxiāotái
shānshìlónghuíxiányúnwàngzhòngtái
gōngyǒuyuègāoxiàniǎnrénwǎnglái
chūnsuíwángguójǐnhuāzhǐzuòjiùshíkāi
duànbēishuāicǎohuāngyānfēngniánniánshàng绿tái

作者介绍

萨都刺(1272—1355),字天锡,号直斋,蒙古族,父因军功居雁门(今山西代县),故为雁门人。泰定进士,授翰林应奉,后出任南御史台掾、淮西宪司经历等职。弃官后隐居安庆司空山。诗多写自然景色,清新绮丽。有《雁门集》。

萨都剌的诗

相关推荐

次韵杨君全送酒

〔宋代〕黄庭坚

扶衰却老世无方,惟有君家酒未尝。

秋入园林花老眼,茗搜文字响枯肠。

醡头夜雨排檐滴,杯面春风绕鼻香。

不待澄清遣分送,定知佳客对空觞。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宋代〕黄庭坚

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沉黄绶间。

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寄语诸公肯湔祓,割鸡令得近乡关。

次元明韵寄子由

〔宋代〕黄庭坚

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

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次秀野种粟韵

〔宋代〕朱熹

阿香一笑走丰隆,雨遍平畴万顷中。

旧喜樊迟知学圃,今看许子快论功。

遥怜郁郁翻秋陇,预想垂垂弄晚风。

珍重诗翁且彊健,东阡南陌兴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