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

〔唐代〕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作品简介

《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拟人手法开篇,"草树知春"赋予草木灵性,"百般红紫"极写春色绚烂;后两句转写杨花榆荚,以"无才思"反衬其朴拙天性,"作雪飞"化平凡为神奇。诗人通过草木争艳的晚春图景,既展现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又暗含对生命价值的哲学思考,体现了韩诗"以文为诗、奇崛险怪"的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晚春》此诗约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韩愈任中书舍人期间。时年49岁的韩愈经历政治起伏后重返长安,正值唐王朝"元和中兴"时期。诗中"斗芳菲"的草木意象,既反映诗人对永贞革新后新政局的观察,又延续其《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对新生力量的期许。作为韩愈"自然哲理诗"代表作,其"杨花作雪"的奇喻开创了宋诗理趣的先声,钱钟书称此诗"于小景物中见大道理"。

翻译注释

翻译

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

注释

(1)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2)百般红紫:即万紫千红,色彩缤纷的春花。

(3)斗芳菲:争芳斗艳。

(4)杨花:指柳絮。

(5)榆荚:榆树的果实。初春时先于叶而生,联缀成串,形似铜钱,俗呼榆钱。

(6)才思:才气和思致。

(7)惟解:只知道。解:懂得,知道。

(8)漫天:满天。

全文拼音版

wǎnchūn
cǎoshùzhīchūnjiǔguībǎibānhóngdòufāngfēi
yánghuājiácáiwéijiěmàntiānzuòxuěfēi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倡导“文以载道”,反对骈文,复兴秦汉散文传统,代表作《师说》《原道》等说理透辟,气势雄健。其诗奇崛险怪,开“韩孟诗派”。官至吏部侍郎,谥号“文”,故称韩文公。他以儒家道统自任,力排佛老,其文学主张与实践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韩愈的诗

相关推荐

卖炭翁

〔唐代〕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朝天子·咏喇叭

〔明代〕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