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

〔唐代〕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

注释

(1)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2)百般红紫:即万紫千红,色彩缤纷的春花。

(3)斗芳菲:争芳斗艳。

(4)杨花:指柳絮。

(5)榆荚:榆树的果实。初春时先于叶而生,联缀成串,形似铜钱,俗呼榆钱。

(6)才思:才气和思致。

(7)惟解:只知道。解:懂得,知道。

(8)漫天:满天。

晚春拼音版

wǎnchūn
cǎoshùzhīchūnjiǔguībǎibānhóngdòufāngfēi
yánghuājiácáiwéijiěmàntiānzuòxuěfēi

作品简介

《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拟人手法开篇,"草树知春"赋予草木灵性,"百般红紫"极写春色绚烂;后两句转写杨花榆荚,以"无才思"反衬其朴拙天性,"作雪飞"化平凡为神奇。诗人通过草木争艳的晚春图景,既展现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又暗含对生命价值的哲学思考,体现了韩诗"以文为诗、奇崛险怪"的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晚春》此诗约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韩愈任中书舍人期间。时年49岁的韩愈经历政治起伏后重返长安,正值唐王朝"元和中兴"时期。诗中"斗芳菲"的草木意象,既反映诗人对永贞革新后新政局的观察,又延续其《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对新生力量的期许。作为韩愈"自然哲理诗"代表作,其"杨花作雪"的奇喻开创了宋诗理趣的先声,钱钟书称此诗"于小景物中见大道理"。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倡导“文以载道”,反对骈文,复兴秦汉散文传统,代表作《师说》《原道》等说理透辟,气势雄健。其诗奇崛险怪,开“韩孟诗派”。官至吏部侍郎,谥号“文”,故称韩文公。他以儒家道统自任,力排佛老,其文学主张与实践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韩愈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晚春

〔元代〕方回

典尽寒衣未觉贫,独留破砚伴顽身。

不堪苦雨思晴日,肯为残花怨晚春。

驱逐忧愁如有道,脱逃老死可无人。

悬知兴坏皆常理,且喜朱樱又食新。

晚春

〔宋代〕程颢

人生百年永,光景我逾半。

中间几悲欢,况复多聚散。

青阳变晚春,弱条成老干。

不为时节惊,把酒欲谁劝。

晚春

〔唐代〕刘希夷

佳人眠洞房,回首见垂杨。

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

庭阴幕青霭,帘影散红芳。

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

晚春

〔元代〕周权

花事匆匆弹指顷,人家寒食雨晴天。

香浮夜月梨飘雪,绿染春风柳拂烟。

涉世百年真逆旅,忘机万事即安禅。

独怜憔悴江湖客,犹记风流棹酒船。

晚春

〔南北朝〕萧统

紫兰叶初满,黄莺弄始稀。

石蹲还似兽,萝长更胜衣。

水曲文鱼聚,林暝雅鸟飞。

渚蒲变新节,岩桐长旧围。

风花落未已,山斋开夜扉。

晚春

〔唐代〕元稹

昼静帘疏燕语频,双双斗雀动阶尘。

柴扉日暮随风掩,落尽闲花不见人。

晚春

〔宋代〕吴锡畴

书策炉熏了日閒,雨馀庭砌绿回环。

一春又是寻常过,两鬓谁知容易斑。

轻薄杨花芳草岸,凄凉杜宇夕阳山。

不嫌贫有双飞燕,依旧衔泥自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