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唐代〕柳宗元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疴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倦极更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作品简介

《读书》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反映了诗人读书的情形和感受,展示了一个憨态十足的书痴形象。前六句为第一层,谈读书的起因及收获;中间十六句为第二层,叙述了读书的困扰与乐趣;后六句为第三层,反映了不为名利所驱、不为世俗指责的心态。全诗语言简洁传神,风格古澹平和,与陶渊明诗风很相近。

创作背景

《读书》此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的元和四年(809),应与《饮酒》《觉衰》创作于同时。被贬永州期间,柳宗元用以克服苦闷的方法,除了游览山水外,还常常读书。此诗即为诗人读书情形和感受的记述。

翻译注释

翻译

贬谪幽居丝毫不问世事,每天默默地把唐尧、虞舜钻研。

从上下千年细察古今世事,其间的沧海桑田变化万千。

遇到高兴的事便暗自窃笑,感到悲哀时只好无奈渊渊。

裹书的帙套都已解散,书卷的前后紧紧相连。

瘴气闷人扰乱心境,记忆一天一天衰减。

临文展书便觉清清楚楚,读完一卷却百事无缘。

整天可以和谁去说话?只能与典籍日夜相伴。

疲倦了便倒头而睡,睡够了精神又渐渐恢复。

伸着懒腰舒展肢体,吟咏诗文感到心情欢愉。

读书得意是因为与书中之意契合,并不是想成为世间的大儒。

把书中的道理阐述清楚就闭口,心情闲散抛弃了拘囚的束缚。

那些心机巧妙的人会认为我拙笨,那些聪明的人会认为我愚蠢。

阅读史书足以使自己快乐,何必为追求名利而劳碌?

珍惜你大丈夫的六尺之躯,不要被名利驱使而丧失了自由!

注释

(1)幽沉:幽谷沉论,隐伏之意。指诗人被贬在穷乡僻壤。

(2)谢世事:不问世事。谢,谢绝。

(3)俯默:低头不语。

(4)窥:窥探,研究。

(5)唐虞:尧舜,古代传说中的圣君。代指古代的事。尧称有唐氏,舜称有虞氏。

(6)起伏千万途:指历史长河波澜起伏,千变万化。途,道路,途径。

(7)欣:高兴。

(8)戚:悲伤。

(9)吁:叹息,叹气。

(10)缥帙:指书卷。缥(piǎo),帛青白色。古代常用用青白色的丝织品制作书套,故云。

(11)舒散:展开。

(12)逾:超越,越过,指错了顺序。

(13)瘴疴:泛指南方湿热蒸郁引发的各种疾病。瘴,瘴气;疴,病。

(14)灵府:心灵,心境。

(15)殊:不一样。

(16)临文:打开书本阅读。

(17)乍:刚刚,初。

(18)了了:佛教语,清楚明了。

(19)彻卷:丢开书本。彻,通“撤”,撤除。一说读完。

(20)兀:犹兀然,依然还是。一说混沌无知。

(21)竟夕:一天到晚。一说整个晚上。

(22)竹素:指书籍。古代在使用纸张之前,文字都刻在竹简或书写在绢子上。竹,竹简;素,绢。

(23)俱:在一起。

(24)更:一作“便”。

(25)熟寐:熟睡,睡足。

(26)苏:苏醒,引申为精神恢复。

(27)欠伸:伸伸懒腰,打哈欠。

(28)吟咏:声调抑扬地吟诗读书。

(29)心自愉:心里自觉愉快。

(30)世儒:世俗之儒,只会传授经学的儒生、庸俗的儒生。

(31)道尽:把书中的道理阐述清楚。

(32)萧散:闲散。

(33)捐:除去,弃置。

(34)囚拘:拘束,不自由。

(35)巧者:乖巧的人。

(36)为:通“谓”,即说。

(37)智者:聪明、智慧的人。这里反其意而用之,讽刺那些逢迎投机,争名夺利的世儒。

(38)勤与劬:指为争名逐利而奔走钻营,费尽心力。劬(qú),劳苦,劳累。

(39)贵:珍惜。

(40)尔:你,指自己。

(41)六尺:疑为七尺之误。

(42)躯:身躯。

(43)名:名利。

(44)驱:驱使。

全文拼音版

shū
yōuchénxièshìshìkuītáng
shàngxiàguānjīnqiānwàn
xīnhuòxiàogǎn
piǎozhìshūsànqiánhòuxiāng
zhàngrǎolíngwǎngshū
línwénzhàliǎoliǎochèjuànruò
jìngshuíyándànzhú
juàngèngdǎoshúmèinǎi
qiànshēnzhǎnzhīyínyǒngxīn
shìshìfēiyuànwéishì
dàojìnkǒuxiāosànjuānqiú
qiǎozhěwèizhuōzhìzhěwèi
shūshǐyuèānyòngqín
guìěrliùchǐwéimíngsuǒ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同列“唐宋八大家”。其文峭拔峻洁,寓言、山水游记尤佳,代表作《捕蛇者说》《小石潭记》等揭露时弊,寄寓孤愤。因参与“永贞革新”被贬永州、柳州,故又称“柳柳州”。诗亦清峻,与刘禹锡并称“刘柳”。其哲学著作《天说》等体现唯物主义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柳宗元的诗

相关推荐

读史

〔宋代〕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魏晋〕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读杜诗

〔明代〕释函可

所遇不如公,安能读公诗。

所遇既如公,安能读公诗。

古人非今人,今时甚古时。

一读一哽绝,双眼血横披。

公诗化作血,予血化作诗。

不知诗与血,万古湿淋漓。

读书

〔宋代〕吕本中

老去有馀业,读书空作劳。

时闻夜虫响,每伴午鸡号。

久静能忘病,因行得出遨。

胡为良自苦,膏火自煎熬。

读书山雪中

〔金代〕元好问

前年望归归不得,去年中途脚无力。

残生何意有今年,突兀家山堕眼前。

东家西家百壶酒,主人捧觞客长寿。

先生醉袖挽春回,万落千村满花柳。

山灵为渠也放颠,世界幻入兜罗绵。

似嫌衣锦太寒乞,别作玉屑妆山川。

人言少微照乡井,准备黄云三万顷。

何人办作陈莹中,来与先生共炊饼?

读管子

〔宋代〕张耒

夷吾相桓公,岂复偶际会。

观其平生心,身已有所委。

天方困生民,吊伐实在己。

求居寓所欲,纠与白等耳。

堂堂东海邦,内生谨疆理。

南荆北达燕,玉币走千里。

仲尼免左衽,自以身受赐。

孟轲圣之偶,非薄良有谓。

彼狂后世儒,诋毁恣轻议。

嗟哉不量分,讵解圣贤意。

区区彼商鞅,操术良非是。

为法昧所从,以身受其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