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章)

〔先秦〕老子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翻译注释

翻译

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没有谁能理解,没有谁能实行。言论有主旨,行事有根据。正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么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难得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美玉。

注释

(1)言有宗:言论有一定的主旨。

(2)事有君:办事有一定的根据。一本“君”作“主”。“君”指有所本。

(3)无知:指别人不理解。一说指自己无知。

(4)则:法则。此处用作动词,意为效法。

(5)被褐:被,穿着;褐,粗布。

(6)怀玉:玉,美玉,此处引伸为知识和才能。“怀玉”意为怀揣着知识和才能。

全文拼音版

dàojīngshízhāng
yánshénzhīshénxíngtiānxiànéngzhīnéngxíngyányǒuzōngshìyǒujūnwéizhīshìzhīzhīzhězhěguìshìshèngrénbèiér怀huái

作者介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的诗

相关推荐

道间即事

〔宋代〕黄公度

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

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先秦〕老子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先秦〕老子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先秦〕老子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