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五言律诗组诗作品。第一首写雨晴后散步所见之景。第二首写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东冈上归。这两首诗写景如画,景中有情,旨意含蓄,富有韵味。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公元1080年(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团练副使。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到达黄州,这两首诗是这年春末所作。本首诗是其第一首。
翻译注释
翻译
一场雨后浮萍都聚集在一起,池塘里蛙声一片。
海棠已经落尽像梦一样无影无踪,梅子已熟可以吃了。
很悠闲地柱着拐杖挑着菜,庭院里不见佳人荡秋千。
只有殷勤的芍药花,还独自开放在春天的后面。
注释
(1)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言海棠花已谢,梅子初熟。
(2)木芍药:牡丹的别名。
(3)殿:原指行军走在最后的队伍。后泛指序列之末。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晴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雨晴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雨晴至江渡
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渡。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
雨中再赋海山楼
百尺阑干横海立,一生襟抱与山开。
岸边天影随潮入,楼上春容带雨来。
慷慨赋诗还自恨,徘徊舒啸却生哀。
灭胡猛士今安有,非复当年单父台。
雨后丹凤门登眺
绛阙遥天霁景开,金明高树晚风回。
长虹下饮海欲竭,老雁叫群秋更哀。
劫火有时归变灭,神嵩何计得飞来。
穷途自觉无多泪,莫傍残阳望吹台。
雨后观音门渡江
饱挂轻帆趁暮晴,寒江依约落潮平。
吴山带雨参差没,楚火沿流次第生。
名士尚传麾扇渡,踏歌终怨石头城。
南朝无限伤心史,惆怅秦淮玉笛声。
雨中看牡丹三首·其二
明日雨当止,晨光在松枝。
清寒入花骨,肃肃初自持。
午景发穠丽,一笑当及时。
依然暮还敛,亦自惜幽姿。
雨后为山亭独卧
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