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

〔唐代〕卢肇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谁能比得上牧童的心境呢?他横卧在牛背上听着秋声入眠。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在路上还时不时地吹奏一曲,根本就不担心没有知音来欣赏。

注释

(1)往来:去和来。

牧童拼音版

tóng
shuíréntóngxīnniúshànghéngmiánqiūtīngshēn
shíwǎngláichuīchóunánběizhīyīn

作品简介

《牧童》是唐代诗人卢肇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牧童生活为画卷,赞颂其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首句“谁人得似牧童心”以诘问起笔,将牧童之心推为人间至宝;次句“牛上横眠秋听深”勾勒传神场景:童子横卧牛背聆听秋声,“深”字既写秋意浓重,更暗指聆听的专注入境。后两句“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转写牧笛声韵:即兴吹奏的曲调跨越南北,以天然音律消解知音难觅的千古惆怅。全诗语言质朴清新,在秋野笛声中寄托对返璞归真生活的向往,展现唐诗中少见的童趣哲学。

作者介绍

卢肇(818—882),字子发,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状元及第,是江西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其人才华横溢,曾任歙、宣、池、吉四州刺史,所至有政声。卢肇工诗善文,尤以《海潮赋》闻名,以文学作品探讨潮汐成因,独具匠心。著作颇丰,然多散佚,《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全唐文》存其文十余篇。卢肇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牧童词

〔唐代〕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牧牛词

〔明代〕高启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牧童词

〔唐代〕张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牧竖

〔清代〕蒲松龄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呜,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今有豪强子,怒目按剑,若将搏噬;为所怒者,乃阖扇去。豪力尽声嘶,更无敌者,岂不畅然自雄?不知此禽兽之威,人故弄之以为戏耳。

牧童

〔唐代〕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词

〔唐代〕储光羲

不言牧田远,不道牧陂深。

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

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

方将忧暑雨,亦以惧寒阴。

大牛隐层坂,小牛穿近林。

同类相鼓舞,触物成讴吟。

取乐须臾间,宁问声与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