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父与葛篇

〔唐代〕李贺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

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作品简介

《罗浮山父与葛篇》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称颂罗浮山父所织的葛布精细光洁,巧夺天工。诗从头到尾紧紧扣住主题。开头写织葛,结尾写裁葛,无论是写织葛还是写裁葛,都围绕一个中心,那就是表现葛布质地优良,称颂织葛的罗浮山父技艺高超。诗人涉想奇绝,笔姿多变,运意构思,都显示出特有的“虚荒诞幻”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罗浮山父与葛篇》此诗当作于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间,说罗浮山(在广东省境内)中的一位老人赠送给诗人一块葛布,诗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李贺一生从未到过博罗一带,这首诗的题材可能是虚构的,也可能是根据传闻加工而成的。

翻译注释

翻译

葛布轻柔,织得像江上小雨般细密透明,穿上葛衣,像六月的雨中吹来凉风。

当罗浮老人把葛布拿出山洞,千年石床上响起了鬼工吝啬的哭声。

天气闷热,毒蛇粗喘把山洞弄湿;江中的鱼儿也停止觅食,含沙直立。

真想裁剪一幅湘水中天光倒影似的葛布,吴娥不用担心说剪刀不够锋利。

注释

(1)依依:轻柔披拂貌。此处形容葛布柔软。

(2)江雨空:形容葛布就像江上的细雨细密透明。

(3)兰台:战国时楚国台名。故址传说在今湖北省钟祥县东。此处泛指南方。

(4)博罗老仙:指罗浮山父。

(5)时:另一版本作“持”。

(6)千岁:千年,年代久远。

(7)石床:山洞里平滑如床的大石,古人称作石床,这里代指织布的机床。

(8)鬼工:古人把工艺精巧品为鬼工,此处则指手艺精湛的织工。

(9)蛇毒浓凝:一作「毒蛇浓吁」。浓凝:深深地喘气。

(10)不食:不吃。

(11)衔沙立:形容天热,鱼儿不愿觅食,在沙中含沙直立。

(12)湘中:一作「箱中」。

(13)吴娥:吴地(江苏浙江一带)的美女。

(14)莫道:休说,不要说。

(15)吴刀:吴地(江苏浙江一带)生产的剪刀。

(16)涩:不滑爽。指刀钝。

全文拼音版

luóshānpiān
zhījiāngkōngzhōngliùyuèlántáifēng
luólǎoxiānshíchūdòngqiānsuìshíchuángguǐgōng
shénóngníngdòngtáng湿shījiāngshíxiánshā
jiǎnxiāngzhōngchǐtiānédàodāo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浪漫主义诗人,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世称“诗鬼”。其诗想象奇诡,语言秾丽,善用神话典故,开创“长吉体”,代表作《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充满幻魅色彩。因避父讳不得应进士试,终身落魄,27岁英年早逝。诗中常流露生命短促之悲,风格独树一帜,对晚唐李商隐及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李贺的诗

相关推荐

折桂令·赠罗真真

〔元代〕乔吉

罗浮梦里真仙,双锁螺鬟,九晕珠钿。晴柳纤柔,春葱细腻,秋藕匀圆。

酒盏儿里央及出些腼腆,画帧儿上唤下来的婵娟。试问尊前,月落参横,今夕何年?

婆罗门引·暮霞照水

〔宋代〕赵昂

暮霞照水,水边无数木芙蓉。晓来露湿轻红。十里锦丝步障,日转影重重。向楚天空迥,人立西风。

夕阳道中。叹秋色、与愁浓。寂寞三千粉黛,临鉴妆慵。施朱太赤,空惆怅、教妾若为容。花易老、烟水无穷。

望月婆罗门引·元夕

〔金代〕王寂

小寒料峭,一番春意换年芳。蛾儿雪柳风光。开尽星桥铁锁,平地泻银潢。记当时行乐,年少如狂。

宦游异乡。对节物、只堪伤。冷落谯楼淡月,燕寝馀香。快呼伯雅,要洗我、穷愁九曲肠。休更问、勋业行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