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梅》是清代诗僧律然的一首咏物七律。此诗以清空淡雅的笔触,描绘了梅花凋零后的景象与神韵,寄托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禅意与对自然规律的体悟。首联“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写梅花在风雨中悄然飘落,只在苔藓上留下痕迹,那淡淡的余香需在静谧中细细品味,营造出一种空灵幽寂的意境。颔联“林下积来全似雪,岭头飞去半为云”运用精妙的比喻,写地上堆积的落梅如雪,风中飞散的梅瓣若云,画面纯净而富有动感。颈联转而抒情,言“不须横管”吹奏哀曲,最令人怜惜的是夕阳下独对空枝的禅意瞬间。尾联化用林逋典故,以“霜禽粉蝶”的纷飞作结,暗喻繁华终将归于寂灭。全诗不著一“悲”字,却在空静之境中蕴含深长的韵味,是僧家咏梅的典范之作。
落梅
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
林下积来全似雪,岭头飞去半为云。
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
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落梅》此诗创作于清代,作者律然是一位僧人。他的创作深受佛家思想影响,追求静寂空灵、超脱尘俗的艺术境界。咏梅诗自古多有,但律然此诗独具特色,他不再聚焦于梅花的傲雪凌霜或孤芳自赏,而是观照其凋零与飘散的状态。这正契合了佛家“诸行无常”、“色即是空”的哲理。诗中“漠漠残香”、“空枝冷夕曛”等意象,既是眼前实景,也是禅理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对繁华过后、归于平淡这一自然规律的静默观照与深切体认。与宋代林逋等隐士的咏梅诗相比,律然的《落梅》更少了一份孤高,多了一份通透的禅意。
翻译注释
翻译
柔和的风夹着细雨,轻叩着苔痕斑驳的石阶;那幽微的残梅香气,在寂静中若有似无地飘来。
林子里落英堆积,宛如一片皑皑白雪;山岭南头,飞去的花瓣仿佛化作了浮动的云彩。
不必在江边城郭吹奏凄清的笛声,最怜惜那空寂的梅枝,沐浴着冷冽的夕阳余晖。
回望孤山脚下的蜿蜒小路,白鹤翻飞、粉蝶起舞,任它们在天地间自在徘徊。
注释
(1)和:犹言随,伴。
(2)点:点缀。本为花落,被动,说是点缀,主动。诗之新颖精巧亦在此处。
(3)漠漠:无声。犹言默默。
(4)林下积来全似雪:谓默林花落,花办积垒如雪。
(5)岭头飞去半为云:谓梅花随风而飘,与岭头之云一齐飞扬。
(6)横管:笛。此处暗指笛曲“梅花三弄”。
(7)江郭:江畔城边,泛指各处。
(8)夕曛:夕阳。
(9)孤山: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北端一小山名,以多梅著称。宋人林逋种梅养鹤,隐居于此。
(10)霜禽粉蝶任纷纷:谓梅花落尽了,而山下的禽鸟蝴蝶依然纷纷飞舞歌鸣。霜禽指白色羽毛的鸟类,如鸥、鹤等。粉蝶指色彩缤纷五颜六色的蝴蝶。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落梅风·春晚
东风景,西子湖,湿冥冥柳烟花雾。黄茑乱啼蝴蝶舞,几秋千打将春去。
落梅二首·其一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落梅风·千年调
千年调,一旦空,惟有纸钱灰晚风吹送。尽蜀鹃血啼烟树中,唤不回一场春梦。
落梅
清溪西畔小桥东,落月纷纷水映红。
五夜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声中。
歌残玉树人何在,舞破山香曲未终。
却忆孤山醉归路,马蹄香雪衬东风。
落花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落梅风·蔷薇露
蔷薇露,荷叶雨,菊花霜冷香户。
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落叶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落日登高
凭高且一望,目极不能舍。
东北指青门,西南见白社。
轸轸河梁上,纷纷渭桥下。
争利亦争名,驱车复驱马。
宁访蓬蒿人,谁怜寂寞者。
落花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落日忆山中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
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