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莲》是元代诗人刘因创作的七言律诗,这是一首咏物寄意的诗。诗人借秋莲受到风霜摧残而凋萎的景况来自喻,发抒感慨。一二句写秋莲“瘦影亭亭”的情态和“淡香杳杳”的品性,“不自容”、“欲谁通”,把莲花拟人化了;三四句写秋莲“翠减红销”的衰败和“江清月冷”的寂寞环境;五六句写秋莲遭遇白露秋风,身不由己,难全晚节;末两句诗人面对盛衰变化的现实,发出慨叹。诗中处处将秋莲与自己联系起来,反映了诗人坎坷的经历和抑郁苦闷的心情。形象鲜明,含蓄婉转,寄托很深。
秋莲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秋莲》这首七律是托物寄意之作。诗人生于蒙古军灭金之后的1249年,其时南宋政权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1279年,元军终于灭掉南宋。刘因虽非南宋人,却具有浓重的遗民思想。他在蒙古贵族的野蛮统治下深深眷恋汉人统治的宋朝,怀有强烈的民族感情。宋亡后他也一度被迫仕元,任赞善大夫之职,虽然不久借口母病辞归.但始终悔恨自己的失节。这首诗就是借咏秋莲来写自己无可奈何的处晓和难全晚节的悔恨。
翻译注释
翻译
盛开在夏季的莲花到了秋天经受不住风霜的侵袭而渐渐凋萎了,淡淡的清香还能引起谁的欣赏兴趣呢?
不能让人忍受的是秋莲的花叶已经败落了,更有甚者是还处在江水清凉月色冷漠的环境中。
本来还以为莲蓬成长起来可以保持秋莲的晚节,哪里知道白露之时凛冽的秋风已经刮起?
大自然的变化和人世的盛衰一样都在我的老眼中历历分明,不要空着小船上的酒杯,珍惜眼前的好时光吧。
注释
(1)亭亭:耸立的样子。
(2)不自容:形容荷茎细弱不能自持。
(3)杳杳:深远的样子。此处形容香气飘得很远。
(4)欲谁通:想同谁人同消息呢?
(5)不堪:不能忍受。
(6)翠减红销:指秋天红花凋残,绿叶飘零。
(7)拟:打算。
(8)青房:指莲蓬。
(9)白露:节气名,这里亦可解释为露水。
(10)盛衰:有双关之意,既可指莲花的盛衰,也可以指世代的盛衰、朝代的更迭。
(11)老:这里借指阅历多有经验。
(12)莫放:不要让,不要使得。
(13)扁舟:小舟。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刘因的诗
相关推荐
秋夜独坐
独坐悲双鬓, 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 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 唯有学无生。
秋雨叹三首·其三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秋雨叹三首·其二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值?
秋宿湘江遇雨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秋心三首·其二
忽筮一官来阙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新知触眼春云过,老辈填胸夜雨沦。
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
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
秋夜一绝
高阁渐凝露,凉叶稍飘闱。
忆在南宫直,夜长钟漏稀。
秋霁·江水苍苍
江水苍苍,望倦柳愁荷,共感秋色。废阁先凉,古帘空暮,雁程最嫌风力。故园信息,爱渠入眼南山碧。念上国,谁是、脍鲈江汉未归客。
还又岁晚,瘦骨临风,夜闻秋声,吹动岑寂。露蛩悲,青灯冷屋,翻书愁上鬓毛白。年少俊游浑断得,但可怜处,无奈苒苒魂惊,采香南浦,剪梅烟驿。
秋日二首·其一
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
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
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
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
秋日怀九华旧居
吾道在五字,吾身宁陆沈。
凉生中夜雨,病起故山心。
烛共寒酸影,蛩添苦楚吟。
何当遂归去,一径入松林。
秋登巴陵望洞庭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