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徵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

〔唐代〕刘禹锡

雷雨江湖起卧龙,武陵樵客蹑仙踪。

十年楚水枫林下,今夜初闻长乐钟。

作品简介

《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徵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出了诗人的自负与狂傲,仿佛真如一条从江河里腾空而起的卧龙,即将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后两句以十年被贬谪居楚水枫林之下的痛苦来衬托今夜初闻长安钟声的兴奋。此诗沉郁厚重、悲怆苍凉,断人愁肠。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十二月,作者自贬所奉诏回京途中。永贞革新失败后,革新派人士贬的贬、死的死,流落四方。十年后,执政有怜其才,革新派人柳宗元、陈谏、韩泰等人陆续被召回京。当诗人又回到了久别的长安城,昔日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如今已是霜染两鬓。诗人重返旧地,悲喜交集,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雷雨唤起蛰居江湖的卧龙,还有我这个武陵樵客,物外求仙的人。

十年来我一直生活在楚水枫林下,今夜头一回听到长乐宫的报晓钟声。

注释

(1)元和甲午岁:即元和九年(814)。

(2)徵:召。

(3)逐客:遭到贬谪的人。

(4)武陵:即朗州。

(5)都亭:指长安城郊外的驿站。

(6)续来诸君子:指同时被陆续召回的柳宗元、韩泰、陈谏、韩晔等人。

(7)卧龙:本指诸葛亮,后喻隐居的俊杰。此指刘禹锡等被贬官员。

(8)武陵樵客:刘禹锡自称。

(9)蹑仙踪:追随神仙踪迹。

(10)楚水枫林:刘禹锡贬朗州,在今湖南古属楚地。

(11)长乐:西汉长乐宫,是汉初君臣朝会所在,此喻应诏入朝。

(12)钟:指宫中报时的钟声。

全文拼音版

yuánjiǎsuìzhàoshūjǐnzhēngjiāngxiāngzhúlíngjīng宿dōutíngyǒu怀huáiláizhūjūnzi
léijiānglónglíngqiáonièxiānzōng
shíniánchǔshuǐfēnglínxiàjīnchūwénzhǎngzhōng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他出身儒学世家,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风雄健豪迈,兼具哲理与民歌风味,代表作《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广为传诵。刘禹锡早年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谜,但始终乐观豁达。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的诗文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对后世影响深远。

刘禹锡的诗

相关推荐

元丰行示德逢

〔宋代〕王安石

四山翛翛映赤日,田背坼如龟兆出。

湖阴先生坐草室,看踏沟车望秋实。

雷蟠电掣云滔滔,夜半载雨输亭皋。

旱禾秀发埋牛尻,豆死更苏肥荚毛。

倒持龙骨挂屋敖,买酒浇客追前劳。

三年五谷贱如水,今见西成复如此。

元丰圣人与天通,千秋万岁与此同。

先生在野故不穷,击壤至老歌元丰。

元日述怀

〔唐代〕卢照邻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元丹丘歌

〔唐代〕李白

元丹丘,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

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

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

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

元夜

〔宋代〕朱淑真

压尘小雨润生寒,云影澄鲜月正圆。

十里绮罗春富贵,千门灯火夜婵娟。

香街宝马嘶琼辔,辇路轻舆响翠軿。

高挂危帘凝望处,分明星斗下晴天。

元宵

〔明代〕唐伯虎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夕二首·其一

〔明代〕王守仁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弟集,重闱应念一身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