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八

〔唐代〕陈子昂

仲尼探元化,幽鸿顺阳和。

大运自盈缩,春秋递来过。

盲飙忽号怒,万物相纷劘。

溟海皆震荡,孤凤其如何。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仲尼探元化,幽鸿顺阳和。

孔子探究大自然的变化,北雁南飞顺应阳和规律。

大运自盈缩,春秋递来过。

天道运转自然伸缩进退,春与秋的来去先后交迭。

盲飙忽号怒,万物相纷劘。

疾劲的暴风忽然间怒号,天地间万物相互受摧折。

溟海皆震荡,孤凤其如何。

浩瀚的大海都波涛震荡,孤高的凤鸟又奈其谁何?

注释

(1)递:一作“迭”。

(2)分劘:折磨。劘:通“磨”。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八拼音版

gǎnshīsānshíshǒu··sānshí
zhòngtànyuánhuàyōu鸿hóngshùnyáng
yùnyíngsuōchūnqiūláiguò
mángbiāohàowànxiāngfēn
mínghǎijiēzhèndàngfèng

作品简介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八》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组诗中的压卷之作。此诗以哲学思辨的笔触,探讨时运变迁中个体的命运。前四句勾勒出宇宙运行的宏大规律,“仲尼探元化”借孔子探寻天道起兴,“大运自盈缩”揭示盛衰无常的自然法则;后四句笔锋陡转,以“盲飙号怒”“溟海震荡”象征时代巨变,最终以“孤凤其如何”的诘问,塑造了在动荡环境中孤高卓绝的诗人自我形象。全诗融玄理于意象,在苍茫的宇宙视野中寄寓深沉的人生感慨,展现了陈子昂诗歌“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独特风格,是初唐诗歌革新精神的典范。

创作背景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八》此诗创作于武则天当政时期(约公元695-698年间),时陈子昂因直言进谏遭武攸宜排挤,身处政治逆境。诗中“盲飙忽号怒”暗喻酷吏横行、罗织构陷的恐怖政局,“溟海皆震荡”影射徐敬业起兵失败后牵连甚广的政治清洗。诗人以“孤凤”自况,既表达对儒家理想(“仲尼探元化”)的坚守,更流露出在险恶环境中独善其身的孤愤。这种深刻的生命体验,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苍茫孤寂一脉相承,共同构成其后期诗歌悲怆而崇高的美学境界。

作者介绍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唐代文学家,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其诗风骨峥嵘,一扫六朝浮艳,代表作《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被誉为“汉魏风骨”的复兴者。曾任右拾遗,因直言进谏两度遭贬,最终被诬陷冤死狱中。主张诗歌应“兴寄”现实,其《感遇》三十八首托物言志,开盛唐诗歌革新先声,被尊为“唐诗之祖”。陈子昂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感遇·其一

〔唐代〕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其二

〔唐代〕张九龄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

〔唐代〕陈子昂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六

〔唐代〕陈子昂

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

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

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

玄感非象识,谁能测沈冥。

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

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

感遇四首·其一

〔唐代〕李白

吾爱王子晋,得道伊洛滨。

金骨既不毁,玉颜长自春。

可怜浮丘公,猗靡与情亲。

举首白日间,分明谢时人。

二仙去已远,梦想空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