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

〔唐代〕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作品简介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的七言绝句,以明快笔调描绘七夕民间风俗。前两句"看碧霄"与"渡河桥"将神话传说与现实观察交融;后两句"乞巧望月"的集体仪式与"红丝万条"的量化呈现,展现节日盛况。全诗以"宵-霄-桥-条"的押韵形成回环乐感,语言通俗如民歌却画面感强烈,是中唐时期民俗题材诗歌的代表作。

创作背景

《乞巧》此诗作于贞元年间(785-805年),正值唐代七夕节俗鼎盛时期。诗人时年十七岁,以童真视角记录长安女子"穿针乞巧"的民俗活动。作品将《荆楚岁时记》的古老传统转化为诗意表达,其"红丝万条"的夸张描写影响宋代七夕诗词创作,今陕西西安大唐芙蓉园七夕文化展演常引用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注释

(1)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2)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3)几万条:比喻多。

全文拼音版

qiǎo
jīnxiāokànxiāoqiānniúzhīqiáo
jiājiāqiǎowàngqiūyuè穿chuānjìnhóngwàntiáo

作者介绍

林杰(834—850),字智周,侯官(今福建闽侯)人。父肃,为闽府大将,好聚书。林杰5岁就学,6岁赋《王霸坛》诗,为人所爱,遂见器于福建观察使唐扶,后又受观察使卢贞、黎干所嘉奖。稍长,与李远、赵格相唱和,副使郑立为撰《奇童传》(已佚)以贻之。17岁将西入长安,未启程,卒。郑立有《哭林杰》诗。又善书法、词赋。事迹略见《太平广记》卷一七五引《闽川名士传》、《唐诗纪事》卷五九。《全唐诗》存诗2首,残句2。

相关推荐

迢迢牵牛星

〔两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