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经·夜来西风里

〔元代〕马致远

夜来西风里,九天鹏鹗飞。困煞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未知?登楼意,恨无上天梯!

作品简介

《金字经·夜来西风里》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这首曲子写作者投谒不遇、天涯沦落之悲。全曲以景起兴,化用典故,以极其豪迈的语言,表现极其沉痛的情感,豪放之中有愤激抗争之音。

创作背景

《金字经·夜来西风里》此曲当作于马致远青年时期。当时正当蒙古统一南北之际,他亲身经历了这一动乱的历史。当蒙古军队灭宋的时候,有相当一批知识分子随军南下,参预戎机,有些人固然爬上去了,但更多的人却屈沉下僚,流寓在江南一带。马致远大概是属于后面一类的。他可能到过江汉、登过当阳县的城楼,吊古伤今,想到自己的天涯落魄,于是创作了此曲。

翻译注释

翻译

傍晚时分,展翅高飞的大鹏乘着强劲的秋风,翱翔在九天云海之上。而自己却是一个困居中原的平民百姓,上天无力。可悲呀,这境况不知道故人知不知道?心里有登楼的意愿,但可恨没有通天的楼梯。

注释

(1)九天:九重天,极言天之高远。

(2)鹏鹗:均属鹰类,此以自谓。鹏:一作“雕”。

(3)中原: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4)布衣:指平民百姓。

(5)登楼意:东汉末王粲依附荆州刺史刘表,不被重用,郁郁不乐,曾登湖北当阳县城楼,并作《登楼赋》以明志抒怀。

(6)上天梯:隐指进身为官的阶梯。

全文拼音版

jīnjīng··lái西fēng
lái西fēngjiǔtiānpéngèfēikùnshāzhōngyuánbēirénzhīwèizhīdēnglóuhènshàngtiān

作者介绍

马致远(1250—1321),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戏曲家、散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曾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归隐。杂剧《汉宫秋》写王昭君故事,文辞优美,为元杂剧代表作。散曲成就更高,[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被誉为"秋思之祖",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作品多写隐逸情怀与人生感慨,风格豪放清逸,兼具诗词意境与俚俗趣味,对元散曲发展影响深远。今存杂剧7种,散曲百余首,辑为《东篱乐府》。

马致远的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