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发石头上烽火楼》是南朝齐诗人谢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前三句写对京邑的留恋以及京邑的景色,“眺迥”句转写荆州,接着两句看似写山水,实则暗示此去荆州福祸未卜,最后两句是诗人对自己的提问。这首诗结构谨严,寓情於景,属对工整,诗意含蕴,耐人寻味。
将发石头上烽火楼
徘徊恋京邑,踯躅躧曾阿。
陵高墀阙近,眺迥风云多。
荆吴阻山岫,江海含澜波。
归飞无羽翼,其如别离何。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齐武帝永明八年(490年)八月,任随郡王萧子隆为荆州刺史。明年,谢眺跟随王去荆州上任。临走时登上京都建康西首的石头山上的烽火楼,因感而发,写成《将发石头上烽火楼》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留恋京城,还在京城徘徊,脚步因重迭的山停止不前。
登上石头山高处看皇宫,感到皇宫很近,眺望远方风起云涌。
荆、吴远方都被高山挡住视线,江河湖海都波涛汹涌。
空中飞回又恨身无羽翼,象这样的别离之情怎么受得了。
注释
(1)踟蹰:住足不进的样子。
(2)躧:鞋,这里作踏解。
(3)曾阿:同“层阿”,重迭的山。
(4)墀阙:是指宫殿。墀,即丹墀,指宫殿的红色台阶。阙,指宫殿门左右对峙的一对高建筑物。
(5)荆:荆州,今湖北、湖南一带。因湖北刺山而得名。
(6)吴:今江苏、浙江、安徽一带。
(7)山岫:山峰。
(8)其如:即如其,象这样。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谢朓的诗
相关推荐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将赴益州题小园壁
岁穷惟益老,春至却辞家。
可惜东园树,无人也作花。
将进酒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将赴湖州留题亭菊
陶菊手自种,楚兰心有期。
遥知渡江日,正是撷芳时。
将至桐城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
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
将母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紵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
共说总戎云鸟阵,不妨游子芰荷衣。
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
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
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
将之京师杂别·其一
翩与归鸿共北征,登山临水黯愁生。
江南草长莺飞日,游子离邦去里情。
五夜壮心悲伏枥,百年左计负躬耕。
自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