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二首

〔唐代〕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品简介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创作背景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其一】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其二】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注释

(1)粟:泛指谷类。

(2)秋收:一作“秋成”。

(3)子:指粮食颗粒。

(4)四海:指全国。

(5)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6)犹:仍然。

(7)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8)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全文拼音版

mǐnnóngèrshǒu
chūnzhòngqiūshōuwàn
hǎixiántiánnóngyóu饿è
èr
chúdānghànxià
shuízhīpánzhōngcānjiēxīn

作者介绍

李绅(772—846),字公垂,唐代诗人,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其诗关注民生,语言质朴,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运动。代表作《悯农二首》“锄禾日当午”“春种一粒粟”成为千古悯农绝唱。官至宰相,却以生活豪奢著称,晚年卷入“牛李党争”。诗风早期平实深刻,后期渐趋浮华,但《悯农》等作始终展现其对社会底层的深刻观察,是中唐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

李绅的诗

相关推荐

禹庙

〔唐代〕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结客少年场行

〔唐代〕李白

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騣。

平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

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

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

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

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

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念奴娇·昆仑

〔近代〕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代〕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红蕉

〔唐代〕柳宗元

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

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

远物世所重,旅人心独伤。

回晖眺林际,摵摵无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