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五

〔唐代〕陈子昂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亡祸,磨灭成尘埃。

作品简介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五》是唐代诗人陈子昂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先点明身份与品格,既出身尊贵又才华横溢;后表达了他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及强烈的报国之心,毅然决然地从平凡中挺身而出;然后描绘了其英勇无畏,远赴边疆、抵御外敌的壮举;接着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引出他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最后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凉,尽管英雄辈出,但世事无常,往往壮志未酬身先死,最终只能化为历史的尘埃。这首诗塑造了一位贵公子兼才子的形象,展现出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与壮志未酬的感慨。

翻译注释

翻译

我本是富贵人家子弟,平素确实是赏爱才干。

感慨时势想报效国家,拔剑奋起在草野之间。

向西驰奔到丁零古塞,往北将单于之台登攀。

登山极目见千里辽阔,怀想古昔任思绪悠远。

谁说还没有忘却战祸,历史已磨灭成了灰烟。

注释

(1)蒿莱:野草丛。

(2)亡:通“忘”。

全文拼音版

gǎnshīsānshíshǒu··sānshí
běnwéiguìgōngpíngshēngshíàicái
gǎnshíbàoguójiànhāolái
西chídīnglíngsàiběishàngchántái
dēngshānjiànqiān怀huáixīnyōuzāi
shuíyánwèiwànghuòmièchéngchénāi

作者介绍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唐代文学家,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其诗风骨峥嵘,一扫六朝浮艳,代表作《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被誉为“汉魏风骨”的复兴者。曾任右拾遗,因直言进谏两度遭贬,最终被诬陷冤死狱中。主张诗歌应“兴寄”现实,其《感遇》三十八首托物言志,开盛唐诗歌革新先声,被尊为“唐诗之祖”。

陈子昂的诗

相关推荐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四

〔唐代〕陈子昂

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

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

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

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

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

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

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感遇·其一

〔唐代〕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其四

〔唐代〕张九龄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