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大明湖

〔金代〕元好问

待杜子不至

长白山前绣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

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

山从阳丘西来青一弯,天公掷下半玉环。

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绣江眉睫间。

晚凉一棹东城渡,水暗荷深若无路。

江妃不惜水芝香,狼籍秋风与秋露。

兰襟郁郁散芳泽,罗袜盈盈见微步。

晚晴一赋画不成,枉著风标夸白鹭。

我时骖鸾追散仙,但见金支翠蕤相后先。

眼花耳热不称意,高唱吴歌叩两舷。

唤取樊川摇醉笔,风流聊与付他年。

作品简介

《泛舟大明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描写了大明湖秀丽景色,诗中诗人利用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想象,把大明湖赞许为人间绘不出的仙境,又化用或暗用前代诗人的诗意,增加了诗的韵味。全诗格调高昂,气势豪迈。

创作背景

蒙古太宗窝阔台七年(1235),诗人东游济南,游历至大明湖,深为陶醉,于心旷神怡中写下《泛舟大明湖》这首诗歌。

翻译注释

翻译

长白山前流淌着绣江水,水面上铺放开荷花三十里。

我细细地观赏水底的青山,更觉得山色佳丽无比,就象是一堆朦胧的青烟,随波荡漾,收拢不起。

青山从阳丘蜿蜒西来,流下这宛曲的碧水,仿佛是天公有意点染,向人间扔下半截玉环。

昨天我来到大明湖上,举起了酒杯畅饮豪干,美丽绣江的千姿百态,清晰地涌入我的眼帘。

待等到袭来晚间的清凉,驾一叶扁舟把东城横渡,水色暗黝呵荷花深稠,就像是前头已无去路。

江上的女神,真不爱惜那荷花的芳香,竟忍心让它,凋零在寒冷的秋风秋露。

女神的衣襟芳香如兰,散发着香气阵阵浓郁,罗袜轻盈,翩翩起舞,湖面上泛起了细碎的脚步。

便是那《晚晴赋》的妙笔,也画不出荷花的翩然情趣,杜樊川徒然地写尽风骚,也只好全用来夸赞白鹭。

我这时如同驾着鸾凤,飞行在天上追逐神仙,只见那金枝上绿穗飘甩,晃动在我的身后身前。

我痛饮一醉眼花耳热,只觉得不够放纵自然,索性高唱起吴地的歌曲,痛快地叩打两边的船舷。

有心要唤请才子杜牧,摇动他酣醉的生花笔杆,姑且把这段风流情事,用诗篇传付后世的岁年。

注释

(1)长白山:也称会仙山,在山东邹平南。因山中云气常白,故名。

(2)绣江:发源于长白山下,周围三十余里。

(3)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山在水中的倒影,比山色更美。苍烟,苍茫的云雾。

(4)阳丘:地名,在今山东章丘东南十五里。

(5)青一湾:形容弯曲青色的绣江水。

(6)半玉环:圆形的碧玉中有孔。这里喻绣江环行的水面。

(7)大明湖上一杯酒:指诗人与友人在绣江亭中豪饮。诗人在《济南行记》中云:岁乙未秋七月,至济南,秋荷方盛,红绿如绣,令人渺然有吴儿洲渚之想。此游至瀑流者六七,宿天泉庵者三,泛大明湖者再,遂东入水栅。栅之水名绣江,发源长白山下,周围三十四里。府参佐张子钧、张飞卿觞予绣江亭。漾舟荷花中十余里。乐府皆京国之旧。剧谈豪饮,抵暮乃罢。

(8)眉睫间:在眼前。

(9)棹:船桨。也指用桨划船。

(10)东城:城东部。

(11)江妃:江上的女神。

(12)水芝:荷花的别名。暗含当权者践踏人才。

(13)狼藉:杂乱不堪。这里是形容荷花凋零散落的样子。

(14)兰襟:犹言香襟,散发着兰花香气的衣襟,旧指美丽女子的衣襟。

(15)郁郁:香气胜多的样子。此处把荷花比作女神的衣饰。

(16)罗袜盈盈见微步:化用曹植《洛神赋》:“陵波留步,罗袜生尘”语意。罗袜,罗制袜。盈盈,美好的样子。微步,轻步,形容江妃在水面上行走时轻盈的体态。此隐指荷花在微风中颤动的情景。

(17)晚晴一赋:唐诗人杜牧作《晚晴赋》,吟咏黄昏时的荷花和白鹭。赋中着重写白鹭的风采,而未着力描写荷花。因此元好问说它“画不成”,也就是没充分表现出荷花的美色之意。

(18)画不成:没有描写成功。

(19)枉:徒然。

(20)著:在这里意为表述,描绘。

(21)风标:(优美的)风度,仪态。

(22)骖鸾:乘驾鸾凤。骖,古代驾车时套在车前两旁的马。这里用为动词,意为乘驾。鸾,凤凰一类的鸟,古代传说中,只有神仙才能乘鸾驾凤。

(23)散仙:道教用语,指未受仙职的仙人,这里指放荡不羁自由闲散的人。

(24)金支翠蕤:用黄金或铜以及翠羽等装饰的乐器,既指荷叶,也指伴游的乐队和舞妓们。金支,乐器上的金(或铜)制的支柱,上面装饰有流苏等穗状饰物。翠蕤,翠羽制成的饰物。蕤,指下垂的缨类装饰物。

(25)眼花耳热:看得眼花,喝得微醉。

(26)不称意:不称心如意,气氛虽热烈,纵情豪饮,伴随歌舞弹唱,但内心是悲怆的,只是逢场作戏而已。

(27)吴歌:泛指古吴地(今江苏一带)的歌曲。吴,古代指今江苏的大部分和安徽、浙江的一部分地区。

(28)唤取:唤得,叫来。取,语助词。

(29)樊川:指杜牧。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集》。这里是用来指杜仁杰。

(30)风流:流风余韵。

(31)聊:姑且,勉强。

(32)付他年:留给以后的年代。

全文拼音版

fànzhōumíng
zhǎngbáishānqiánxiùjiāngshuǐzhǎnfànghuāsānshí
kànshānshuǐshāngèngjiāduīcāngyānshōu
shāncóngyángqiū西láiqīngwāntiāngōngzhìxiàbànhuán
míngshàngbēijiǔzuóxiùjiāngméijiéjiān
wǎnliángzhàodōngchéngshuǐànshēnruò
jiāngfēishuǐzhīxiānglángqiūfēngqiū
lánjīnsànfāngluóyíngyíngjiànwēi
wǎnqínghuàchéngwǎngzhefēngbiāokuābái
shícānluánzhuīsànxiāndànjiànjīnzhīcuìruíxiānghòuxiān
yǎnhuāěrchēnggāochàngkòuliǎngxián
huànfánchuānyáozuìfēngliúliáonián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金兴定五年进士,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潜心著述。其诗沉郁苍劲,堪称金代诗坛巨擘,《论诗三十首》系统阐述诗歌理论,《岐阳三首》写亡国之痛,感人至深。词作兼有豪放、婉约之风,《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传诵千古。编有《中州集》保存金源文献,著有《遗山集》。

元好问的诗

相关推荐

泛湖归出楼中望月

〔南北朝〕谢惠连

日落泛澄瀛,星罗游轻桡。

憩榭面曲汜,临流对回潮。

辍策共骈筵,并坐相招要。

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

亭亭映江月,浏浏出谷飚。

斐斐气幂岫,泫泫露盈条。

近瞩祛幽蕴,远视荡喧嚣。

晤言不知罢,从夕至清朝。

泛南湖至石帆

〔南北朝〕谢惠连

轨息陆途初,枻鼓川路始。

涟漪繁波漾,参差层峰峙。

萧疏野趣生,逶迤白云起。

登陟苦跋涉,䁹盼乐心耳。

即玩玩有竭,在兴兴无已。

泛淮

〔宋代〕陈师道

冬暖仍初日,潮回更下风。

鸟飞云水里,人语橹声中。

平野容回顾,无山会有终。

倚樯聊自逸,吟啸不须工。

泛太湖书事寄微之

〔唐代〕白居易

烟渚云帆处处通,飘然舟似入虚空。

玉杯浅酌巡初匝,金管徐吹曲未终。

黄夹缬林寒有叶,碧琉璃水净无风。

避旗飞鹭翩翻白,惊鼓跳鱼拔剌红。

涧雪压多松偃蹇,岩泉滴久石玲珑。

书为故事留湖上,吟作新诗寄浙东。

军府威容从道盛,江山气色定知同。

报君一事君应羡,五宿澄波皓月中。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唐代〕李白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

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

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

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

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泛颍

〔宋代〕苏轼

我性喜临水,得颍意甚奇。

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

吏民相笑语,使君老而痴。

使君实不痴,流水有令姿。

绕郡十余里,不驶亦不迟。

上流直而清,下流曲而漪。

画船俯明镜,笑问汝为谁?

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

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

此岂水薄相,与我相娱嬉。

声色与臭味,颠倒眩小儿。

等是儿戏物,水中少磷缁。

赵陈两欧阳,同参天人师。

观妙各有得,共赋泛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