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品简介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边塞诗名篇,以恢弘意象抒写戍边者的孤寂。前两句"黄河远上"的逆视角与"孤城万仞"的险峻,构建苍凉的时空背景;后两句"羌笛怨柳"的乐府传统与"春风不度"的残酷现实,形成希望与绝望的情感碰撞。全诗以"远-孤-怨-不度"为情感递进,将地理阻隔升华为生命困境的象征,展现盛唐边塞诗"雄浑悲壮"的美学特质。

创作背景

《凉州词》此诗作于开元年间(713-741年)王之涣游历河西时。凉州(今甘肃武威)作为唐与吐蕃交战前线,"玉门关"既是实指也是文化隔绝的符号。诗中"杨柳"暗用《折杨柳》曲调,其"春风不度"的绝望感影响王昌龄"忽见陌头杨柳色",今敦煌阳关景区立有此诗碑刻。

翻译注释

翻译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注释

(1)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河:一作「沙」;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

(2)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3)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厘米)。

(4)羌笛:属横吹式管乐。羌笛在汉代就已经传入甘肃、四川等地了,是唐代边塞上常见的一种乐器。

(5)何须:何必。

(6)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7)度:吹到过。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全文拼音版

liángzhōu
huángyuǎnshàngbáiyúnjiānpiànchéngwànrènshān
qiāngyuànyángliǔchūnfēngménguān

作者介绍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诗雄浑豪迈,以《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与《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最为脍炙人口,虽仅存诗六首,却篇篇经典。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后辞官漫游,与高适、王昌龄等交游唱和。诗风壮阔昂扬,尽显盛唐气象,是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

相关推荐

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