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虚堂

〔金代〕乔扆

木暗苍烟合,池荒碧草深。

高台平竹杪,幽径入花阴。

奔走成何事,登临慰此心。

晚凉山更好,风处一披襟。

全文拼音版

língtáng
àncāngyānchíhuāngcǎoshēn
gāotáipíngzhúmiǎoyōujìnghuāyīn
bēnzǒuchéngshìdēnglínwèixīn
wǎnliángshāngènghǎofēngchùjīn

作者介绍

乔扆(生卒年不详),金代官员。字君章,初名逢辰,洪洞(今山西洪洞)人。天德三年进士。为人刚正,有吏才。官至河东南路按察使、中都路转运使。其名见于元好问《中州集》卷八,仅录其《赠刘将军》七绝一首,诗风豪迈,契合赠予武将的主题。刘祁《归潜志》称其“能吏”,为政“号一路最”。

相关推荐

凌波仙·吊乔梦符

〔元代〕钟嗣成

平生湖海少知音,几曲宫商大用心,百年光景还争甚?空赢得雪鬓侵。

跨仙禽路绕云深。欲挂坟前剑,重听膝上琴。漫携琴载酒相寻。

凌虚台记

〔宋代〕苏轼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

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

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凌波仙·吊周仲彬

〔元代〕钟嗣成

丹墀未知玉楼宣,黄土应理白骨冤,羊肠曲折云更变。

料人生亦惘然,叹孤坟落日寒烟。竹下泉声细,梅边月影圆,因思君歌舞十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