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隔屋青灯一点明,卧听檐雨落三更。
隔壁房间里一盏油灯似暗似明,我躺在床上听着屋外的雨声响到三更。
无因作得还乡梦,门外儿童爆竹声。
没有缘由地作了个回家的美梦,梦醒之后听到了孩子们迎接新年的鞭炮声。
注释
(1)癸酉: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
(2)赴部:前往京城吏部衙门。
(3)除夜:除夕之夜,这年恰逢闰十二月。
(4)信州:治所在今江西上饶市。
(5)青灯:指油盏灯。
(6)无因:无缘无故。
(7)爆竹声:指迎接新年放鞭炮。
隔屋青灯一点明,卧听檐雨落三更。
无因作得还乡梦,门外儿童爆竹声。
隔屋青灯一点明,卧听檐雨落三更。
隔壁房间里一盏油灯似暗似明,我躺在床上听着屋外的雨声响到三更。
无因作得还乡梦,门外儿童爆竹声。
没有缘由地作了个回家的美梦,梦醒之后听到了孩子们迎接新年的鞭炮声。
(1)癸酉: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
(2)赴部:前往京城吏部衙门。
(3)除夜:除夕之夜,这年恰逢闰十二月。
(4)信州:治所在今江西上饶市。
(5)青灯:指油盏灯。
(6)无因:无缘无故。
(7)爆竹声:指迎接新年放鞭炮。
《癸酉冬赴部除夜宿信州客舍》是宋代诗人方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除夕隔壁客房里点着油盏灯,偏巧天又下雨,单调的雨水滴落声,使诗人躺在床上,直到半夜也睡不着。后两句写诗人心绪烦困,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还梦到家里,全家团聚,欢度除夕,梦醒后天真的儿童们在门外放鞭炮。全诗没有直笔抒情,而是以景烘托,小诗不长,却回环往复,数起跌宕,委婉曲折地写出了官命在身、行色匆匆的小官吏的心境。
《癸酉冬赴部除夜宿信州客舍》此诗写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23)的除夕,诗人由于官命在身,不得不远赴他乡赴京履职,远离家人朋友。途经信州,时间很晚,风寒侵扰,不得不在客舍落脚,故作此诗表达其客居旅舍孤寂难熬的心灵感受。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
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
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竟陆沉。
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
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青城阅古今。
茅亭夜集俯万竹,初月未光让高烛。
主人酒令来无穷,恍然堕我醉乡中。
草间蛙声忽三两,似笑吾人悭酒量。
只作蛙听故自佳,何须更作鼓吹想。
尚忆同登万石亭,倚栏垂手望寒青。
只今真到寒青里,吾人不饮竹不喜。
【其一】
道旁僵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
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
【其二】
随营木佛贱于柴,大乐编钟满市排。
虏掠几何君莫问,大船浑载汴京来。
【其三】
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
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従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
鸟哢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寒草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