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重阳过后

〔宋代〕晏殊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

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

作品简介

《少年游·重阳过后》是北宋诗人晏殊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写深秋季节,万木萧条,只有芙蓉花独自盛开。下片写霜前月下的芙蓉花,明艳异常,似乎唤回了春天,这种品格高洁,不趋同于世俗,而且美丽无比的花,不应随意对待,应该留赠意中人。这首词描写严霜中的木芙蓉,歌颂芙蓉花岁寒不凋,寄寓着对坚贞爱情的赞许之情。全词只在结尾五字“留赠意中人”显其主旨,颂花即为赞人,使全篇富于情致。花既如此高洁,迎西风而斗艳,在霜前欲回春;人自当不同流俗,必有惊人之举,绝世之论。

创作背景

《少年游·重阳过后》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份已不详。晏殊的词大多都写愁思远怅。而像这首词中,却流露着一露清新明朗温暖的气息,在那百花渐凋的秋天里,词人独独看中并歌咏了凌霜耐冷的芙蓉花儿,要把它留赠给自己的意中人。以花赠友始陆凯赠范晔。

翻译注释

翻译

刚刚过了重阳节,天气渐渐冷了,庭院里秋风瑟瑟。落叶纷纷。在这秋日的清晨,朱红阑干外的木芙蓉却开得非常美艳,像在特地竞吐新的芬芳。

天气逐渐寒冷。白色的木美蓉在淡淡的月光下摇曳生姿,就像是镀上了一层薄薄的清霜。这一枝斜立着,红得像火一样灿烂;那一枝低垂着,白得像雪一样晶莹。所有的花似乎都不畏霜寒,都开得那么明艳,那么妩媚,让人觉得仿佛回到了温暖的春天。不要把这玲珑剔透的花儿随便地摘下来分了,还是留着它赠送给意中人吧。

注释

(1)少年游:词牌名,又名“少年游令”“小阑干”“玉腊梅枝”。五十字,上片六句二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2)重阳:阴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3)朱阑:红色的栏杆。

(4)向晓:临近天亮。

(5)芙蓉:此处指木芙蓉,秋冬间开白色或淡红色的花。又名拒霜花。冬凋夏茂,仲秋开花,耐寒不落。宋宋祁《益都方物略记》:“添色拒霜花,生彭、汉、蜀州,花常多叶,始开白色,明日稍红,又明日则若桃花然。”

(6)特地:特意。

(7)芳新:芳香鲜艳。

(8)斜红:倾斜的红色花瓣。

(9)琼萼:如美玉一般的花萼,为妇女首饰之一。

(10)等闲:轻易,随便。

全文拼音版

shàoniányóu··chóngyángguòhòu
chóngyángguòhòu西fēngjiànjǐntíngshùfēnfēnzhūlánxiàngxiǎoróngyāoyàndòufāngxīn
shuāngqiányuèxiàxiéhóngdànruǐmíngmèihuíchūnjiāngqióngèděngxiánfēnliúzèngzhōngrén

作者介绍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其词雍容典雅,语言清丽,开创北宋婉约词风,与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代表作《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等含蓄蕴藉。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宰相),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下。词作多写闲雅生活与微妙情思,工于造境,王国维评其“昨夜西风凋碧树”为“诗人之境界”。

晏殊的诗

相关推荐

少年游·离多最是

〔宋代〕晏几道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这番同。

少年游·垂杨门外

〔近代〕王国维

垂杨门外,疏灯影里,上马帽檐斜。紫陌霜浓,青松月冷,炬火散林鸦。

酒醒起看西窗上,翠竹影交加。跌宕歌词,纵横书卷,不与遣年华。

少年游·戏平甫

〔宋代〕姜夔

双螺未合,双蛾先敛,家在碧云西。别母情怀,随郎滋味,桃叶渡江时。

扁舟载了,匆匆归去,今夜泊前溪。杨柳津头,梨花墙外,心事两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