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是唐朝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主要歌咏的是十一月中旬就已经迎风怒放的早梅,即名为咏梅,实为抒怀,借早梅写照自己早慧、早名而却因此受到排斥,不能够进入朝廷去贡献自己才学的坎坷不遇的身世。咏物中暗寓抒情,不即不离,若即若离。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这首咏物写于何年,诸说不一,可能是诗人于公元851年(大中五年)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聘请为书记,入蜀时所作。他的《韩冬郎即席二首》,有“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冬雪到时春”句。作者赴蜀,在这年冬天,有《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一诗。这首诗或者是在这年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梅花开满了路边,亭亭而立,花容艳丽;未到时节就开放了,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嫦娥与月光相伴,一副清冷的样子;青霄玉女之冷峭胜过了严霜。
手中空握满把的梅花,却不知寄往何方;与梅花伤心离别的时候又恰好碰上我悲愤欲绝。
梅花为了谁造成了过早开花,而不等到报春才开花,成为旧历新年时的香花呢?
注释
(1)匝路:围绕着路。
(2)亭亭:昂然挺立的样子。
(3)非时:不合时宜,农历十,一月不是开花的时节,梅花却开了,所以说“非时”。
(4)裛裛:气味郁盛的样子。
(5)素娥:嫦娥。
(6)惟与:只给。
(7)青女:霜神。
(8)赠远虚盈手:赠远,折梅寄赠远方的亲朋;虚,空;盈手,满手。
(9)伤离:因为离别而感伤。
(10)适:正。
(11)早秀:早开花。十一月中旬开的梅花,是早开的梅花。
(12)待:等待。
(13)作年芳:为迎接新年而开花芬芳。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二首·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鏁壁间尘。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
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
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楸花媚远天。
明光起草人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
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六字令三首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十六夜玩月
旧挹金波爽,皆传玉露秋。
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
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
巴童浑不寝,半夜有行舟。
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
山下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
十二月九日雪融夜起达旦
远钟入枕雪初晴,衾铁棱棱梦不成。
起傍梅花读周易,一窗明月四檐声。
十月二十六日三偈·其三
窗外尘尘事,窗中梦梦身。
既知身是梦,一任事如尘。
十三日吉祥探花
花未全开月未圆,看花待月思依然。
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