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神·斑竹枝》是唐代词人刘禹锡的作品。作者叙写了舜帝与娥皇、女英二妃的故事,触景生情,怀古抒怀。全词哀婉幽怨,思绪缠绵,体现了梦得词的风格特色。
潇湘神·斑竹枝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潇湘神·斑竹枝》这首词是作者贬官朗州期间(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所作,通过咏湘妃的哀怨而抒发了自己被贬的内心的凄苦。
翻译注释
翻译
斑竹枝啊斑竹枝,泪痕点点寄托着相思。
楚地的游子啊若想听听瑶瑟的幽怨,在这潇水湘江之上当着夜深月明之时。
注释
(1)斑竹:即湘妃竹。相传舜崩苍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哭啼极哀,泪染于竹,斑斑如泪痕,故谓“斑竹”。
(2)楚客:本指屈原,此处为作者自况。
(3)瑶瑟:以美玉妆饰成的瑟。古代之管弦乐器。
(4)潇湘:潇水在今湖南零陵县西北合于湘水,称潇湘。
全文拼音版
潇湘神·斑竹枝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他出身儒学世家,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风雄健豪迈,兼具哲理与民歌风味,代表作《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广为传诵。刘禹锡早年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谜,但始终乐观豁达。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的诗文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对后世影响深远。
刘禹锡的诗
相关推荐
潇湘神·零陵作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秋。
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愁。
潇湘神·零陵作
潇水长,湘水长,三湘最苦是潇湘。
无限泪痕斑竹上,幽兰更作二妃香。
潇湘神·秋思
暮烟含。暮烟含。残荷衰柳映寒潭。
夕照远山红树外,断肠秋色在江南。
潇湘神·其四·春日
春岫齐。春岫齐。素馨丛里鹧鸪迷。
游女踏歌花外去,双双罗袜蹴香泥。
潇湘神·湘女祠
湘女祠。湘女祠。
靓俨明妆有所思。春尽落花啼鸟候,泪痕齐发去年枝。
潇湘神·青溪女郎祠
青女祠。青女祠。苔碧寒帘聚野狸。
蛤鼓芦笙归去后,小姑白月夜题诗。
潇湘神·其二·四女祠
杨柳枝。杨柳枝。碧瓦飘风散雨丝。
一树棠梨春社后,千年留得几行诗。
潇湘神·其三·春日
春日晴。春日晴。海天回首绿烟平。
箫鼓千船牵锦缆,几番花醉五羊城。
潇湘神·其一·四女祠
四女祠。四女祠。白发红颜未嫁时。
但使宁亲成孝子,不愁天下少男儿。
潇湘神·欢断肠
欢断肠。侬断肠。海天人远月如霜。
何限今生今后愿,肩儿相对影儿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