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神·斑竹枝

〔唐代〕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作品简介

《潇湘神·斑竹枝》是唐代词人刘禹锡的作品。作者叙写了舜帝与娥皇、女英二妃的故事,触景生情,怀古抒怀。全词哀婉幽怨,思绪缠绵,体现了梦得词的风格特色。

创作背景

《潇湘神·斑竹枝》这首词是作者贬官朗州期间(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所作,通过咏湘妃的哀怨而抒发了自己被贬的内心的凄苦。

翻译注释

翻译

斑竹枝啊斑竹枝,泪痕点点寄托着相思。

楚地的游子啊若想听听瑶瑟的幽怨,在这潇水湘江之上当着夜深月明之时。

注释

(1)斑竹:即湘妃竹。相传舜崩苍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哭啼极哀,泪染于竹,斑斑如泪痕,故谓“斑竹”。

(2)楚客:本指屈原,此处为作者自况。

(3)瑶瑟:以美玉妆饰成的瑟。古代之管弦乐器。

(4)潇湘:潇水在今湖南零陵县西北合于湘水,称潇湘。

全文拼音版

xiāoxiāngshén··bānzhúzhī
bānzhúzhībānzhúzhīlèihéndiǎndiǎnxiāng
chǔtīngyáoyuànxiāoxiāngshēnyuèmíngshí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他出身儒学世家,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风雄健豪迈,兼具哲理与民歌风味,代表作《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广为传诵。刘禹锡早年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谜,但始终乐观豁达。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的诗文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对后世影响深远。

刘禹锡的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