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咏史怀古诗。此诗通过描绘美轮美奂的江南春景反衬古城已经消失的现实,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的落寞气氛。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次句写六朝往事如梦,繁华的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表现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诗人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在草木无情的感慨中流露了浓重的感伤情绪。全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两种手法,语言含蓄,感慨深沉,空灵蕴藉,神完气足,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公元883年(中和三年),韦庄客游江南,于金陵凭吊六朝遗迹,感叹历史兴亡,便成此吊古伤今之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江面烟雨迷濛,江边绿草如茵,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
最无情的是那台城的杨柳,依旧像清淡的烟雾一样笼罩着十里长堤。
注释
(1)霏霏:细雨纷纷状。
(2)江草齐:指江草与岸相齐。
(3)六朝:指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三国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
(4)无情最是台城柳:即“台城柳是最无情”。
(5)烟:指柳树绿茵茵的,像清淡的烟雾一样。
(6)堤:河岸。
全文拼音版
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作者介绍
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乾宁元年(894)进士,任校书郎。后仕蜀,官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其词与温庭筠齐名,称温韦。然风格有别。韦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语言清丽。词存55首,今有王国维辑《浣花词》一卷。
韦庄的诗
相关推荐
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台城游·南国本潇洒
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云观登临清夏,璧月留连长夜,吟醉送年华。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
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
台城路·塞外七夕
白狼河北秋偏早,星桥又迎河鼓。清漏频移,微云欲湿,正是金风玉露。两眉愁聚。待归踏榆花,那时才诉。只恐重逢,明明相视更无语。
人间别离无数。向瓜果筵前,碧天凝伫。连理千花,相思一叶,毕竟随风何处。羁栖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今夜天孙,笑人愁似许。
台温处树旗谣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台城路·寄姚江太白山人陈文卿
薛涛笺上相思字,重开又还重摺。载酒船空,眠波柳老,一缕离痕难折。虚沙动月。叹千里悲歌,唾壶敲缺。却说巴山,此时怀抱那时节。
寒香深处话别。病来浑瘦损,懒赋情切。太白闲云,新丰旧雨,多少英游消歇。回潮似咽。送一点秋心,故人天末。江影沉沉,露凉鸥梦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