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二

〔南北朝〕鲍照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

千斵复万镂,上刻秦女携手仙。

承君清夜之欢娱,列置帐里明烛前。

外发龙鳞之丹彩,内含麝芬之紫烟。

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作品简介

《拟行路难》是南朝杰出诗人鲍照的仿作,共有十八首,该诗是《拟行路难》组诗中的第二首,诗中对一尊金质香炉的吟咏,借此抒发弃妇的幽怨。

翻译注释

翻译

洛阳能工巧匠铸就的铜香炉,形如金色的海上博山。

再加上精心地雕琢镂刻,上边有跨凤乘龙携手飞升的秦女神仙。

新婚后两相欢好的清幽夜晚,它安放在帷帐里的明烛前。

外面闪烁这龙鳞般美丽的光彩,里面散发出麝香那样芬芳的紫烟。

如今您一旦变心弃我而去,面对香炉不由叫人长叹百年。

注释

(1)洛阳:洛阳城。位于河南省西部的洛阳盆地内。

(2)金博山:错金博山炉,宫廷香炉的一种。因炉盖形状像重叠的山形而得名。

(3)斵:即斫,精细地砍削。

(4)镂:镂空。凿通。雕刻的一种手法,将物体中心掏空。

(5)秦女携手仙:秦女:秦国的舞女。特指春秋时秦穆公女儿弄玉,爱好音乐,嫁给了萧史学习凤吹(吹箫作凤鸣)。夫妻欢爱相得,后双双骑凤升天。携手仙:牵手共游的仙人。应指弄玉的丈夫箫史。

(6)麝芬:麝香。

(7)紫烟:紫色的烟雾。燃烧后有温度的烟雾。

(8)此:指香炉。

(9)终百年:终了或终老于百年。

全文拼音版

xíngnán··èr
luòyángmínggōngzhùwèijīnshān
qiānzhuówànlòushàngqínxiéshǒuxiān
chéngjūnqīngzhīhuānlièzhìzhàngmíngzhúqián
wàilónglínzhīdāncǎinèihánshèfēnzhīyān
jīnjūnxīncháoduìzhǎngtànzhōngbǎinián

作者介绍

鲍照(414—466),字明远,南朝宋诗人,与谢灵运、颜延之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以乐府见长,风格雄健奔放,《拟行路难》开创七言歌行新风。代表作《芜城赋》以骈文写兴亡之叹,被誉为六朝名篇。因任临海王参军,世称“鲍参军”。后因卷入政治斗争,死于乱军之中。鲍照诗风雄健奇崛,对后世李白、杜甫等影响深远,是南朝文学史上极具个性的重要作家。

鲍照的诗

相关推荐

拟行路难·其四

〔南北朝〕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南北朝〕庾信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拟明月何皎皎诗

〔魏晋〕陆机

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

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

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

拟挽歌辞三首·其三

〔魏晋〕陶渊明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拟行路难·其十三

〔南北朝〕鲍照

春禽喈喈旦暮鸣,最伤君子忧思情。

我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霄。

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

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复已盈。

但恐羇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

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

忽见过客问何我,宁知我家在南城。

答云我曾居君乡,知君游宦在此城。

我行离邑已万里,今方羇役去远征。

来时闻君妇,闺中孀居独宿有贞名。

亦云悲朝泣闲房,又闻暮思泪沾裳。

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鬓衰颜不复妆。

见此令人有余悲,当愿君怀不暂忘。

拟行路难·其十

〔南北朝〕鲍照

君不见蕣华不终朝,须臾淹冉零落销。

盛年妖艳浮华辈,不久亦当诣冢头。

一去无还期,千秋万岁无音词。

孤魂茕茕空陇间,独魄徘徊绕坟基。

但闻风声野鸟吟,岂忆平生盛年时。

为此令人多悲悒,君当纵意自熙怡。

拟行路难·其九

〔南北朝〕鲍照

锉蘖染黄丝,黄丝历乱不可治。

昔我与君始相值,尔时自谓可君意。

结带与我言,死生好恶不相置。

今日见我颜色衰,意中索寞与先异。

还君金钗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拟古九首·其九

〔魏晋〕陶渊明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