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黄河

〔明代〕宋琬

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

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

作品简介

《渡黄河》是清代诗人宋琬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黄河风涛为喻,抒写人生险恶的深沉感慨。前两句极写黄河浊浪掀天的险恶景象,后两句笔锋陡转,点出人世风涛更甚的自然险阻。全诗通过黄河天险与人间险恶的强烈对比,以自然之险反衬世路之艰,构思新颖,寓意深刻。诗中"倒泻银河"的夸张想象与"掀天浊浪"的雄浑描写相得益彰,体现了宋琬诗歌豪放与沉郁兼具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渡黄河》此诗作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宋琬被诬下狱后。诗人遭遇"奏销案"牵连,身陷囹圄,饱尝宦海风波。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既是天险的象征,又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宋琬借渡黄河之险,抒发对人生险恶的深刻体悟。诗中"人间更有风涛险"的感慨,既是其个人遭遇的写照,也反映了清初士人在严酷政治环境中的普遍心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翻译注释

翻译

常听说银河倒泻,这事真假难辨,如今见到的黄河,一下子浊浪掀天。

人世间的风波,不知比这险恶多少,可人们反说,险途只在这黄河中间。

注释

(1)倒泻银河:银河里的水倾倒下来。

(2)须臾:一下子。

(3)翻说:反而说。

全文拼音版

huáng
dàoxièyínshìyǒuxiāntiānzhuólàngzhǐ
rénjiāngèngyǒufēngtāoxiǎnfānshuōhuángshìwèi

作者介绍

宋琬(1614—1674),字玉叔,号荔裳,汉族,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宋琬的诗

相关推荐

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宋代〕吴文英

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逡巡。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五代〕李煜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辽水

〔唐代〕王建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渡扬子江

〔唐代〕丁仙芝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岸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渡江

〔明代〕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渡混同江

〔金代〕蔡松年

十年八唤清江渡,江水江花笑我劳。

老境归心质孤月,倦游陈迹付惊涛。

两都络绎波神肃,六合清明斗极高。

湖海小臣尸厚禄,梦寻烟雨一渔舠。

渡黄河

〔明代〕谢榛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