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寿》是诗人董必武先生于1944年1月2日,为答谢好友为其祝寿所写下的诗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谢意,同时体现出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于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怀。
谢寿
新年连日诸友好宴集,为余做生日,感奋不寐,枕上口占二律谢之。
【其一】
恰逢令节为生日,柏酒延年共举卮。
诸子情深殊可感,藐躬德薄不相宜。
新中国仅雏形具,大亚东惊怪影驰。
实现民权要努力,同登仁寿域何疑。
【其二】
我似老牛鞭不动,后推前挽总蹒跚。
愚公未惜移山力,壮士须怀断腕观。
大局隐忧为破坏,小民私祝是平安。
晨鸡屡作声喔喔,反复叮咛报夜阑。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抗日战争后期,蒋介石集团为了维持独裁统治,强化反动的国家机器,对人民采取高压政策,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受到更大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南方局在周恩来、董必武的领导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战斗方式,把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合法斗争和地下斗争、统一战线中上层工作和群众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讲演会、纪念会、座谈会、聚餐会、祝寿会等多钟方式,积极开展了统战工作,团结了各阶层人士,争取了中间势力和地方实力派,为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推动国统区人民反对国民党统治做了大量工作。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1944年元旦,中共中央指示南方局提前为董必武作六十大寿,并从延安发来贺电,对董老的历史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元旦那天,十八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社全体同志集会,祝贺董老六十大寿,重庆各界领导人沈钧儒、郭沫若、黄炎培、陶行知、邓初民、张申府等纷纷到会庆祝。大家在祝寿活动中,交换对时局的看法,磋商联合起来同国民党反动统治作斗争的策略,并利用祝寿机会,先后在《新华日报》上题词、作诗、撰文,歌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歌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赞誉董老几十年来为党为人民立下的历史功绩,从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
全文拼音版
相关推荐
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
缭墙重院,时闻有、啼莺到。绣被掩余寒,画幕明新晓。朱槛连空阔,飞絮无多少。径莎平,池水渺。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
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秀艳过施粉,多媚生轻笑。斗色鲜衣薄,碾玉双蝉小。欢难偶,春过了。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谢赐珍珠
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谢公亭
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谢书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谢人送凤团及建茶
白发先朝旧史官,风罏煮茗暮江寒。
苍龙不复从天下,拭泪看君小凤团。
谢人送粽
来时三月春犹在,到日端阳节又临。
珍重主人意勤腆,满槃角黍细包金。
谢新恩·樱桃落尽春将困
樱桃落尽春将困,秋千架下归时。漏暗斜月迟迟,花在枝(缺十二字)。彻晓纱窗下,待来君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