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观灯

〔唐代〕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作品简介

《十五夜观灯》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从远、近两个角度描写了元宵节的各种灯饰,远眺如繁星落地,近观如明月高悬,更有少女的笑脸与元宵灯笼相映成辉,使元宵灯节增添了无限情趣。全诗对仗工整,遣词构思巧妙,入情入景,色彩绚烂,字里行间都有欢愉之情流露。

创作背景

任国绪《卢照邻集编年笺注》认为此诗是唐高宗显庆元年(656)作于成都府。据《入秦川界》诗,卢照邻在邓王李元裕府时奉使益州,当以春末夏初抵成都,此诗当是卢照邻在益州滞留期间所作。彭庆生《唐高宗朝诗歌系年考》则认为此诗作于乾封二年(667)前后卢照邻任新都尉时。新都是益州属县,故卢照邻多与益州属吏交往,参与益州大都督府的种种宴集。

翻译注释

翻译

正月十五,锦里的人们欢聚一堂,家家户户大开宴席。精致的灯具下,年轻人显得更加光鲜艳丽。

绚丽的彩灯挂满了街道两旁的房檐和所有的楼台亭阁,形成了一片一望无际的灯海,与天上的繁星连在了一起。

连接银河的灯光像是星星坠落下来,靠着高楼的彩灯好似月亮悬挂空中。

街上的女子个个花枝招展,艳如满月的笑脸与明亮的彩灯相互映照。

注释

(1)锦:色彩华丽,这里指色彩华丽的花灯,正月十五有放花灯的习俗。

(2)开芳宴:始于唐代的一种习俗,由夫妇中的男方主办,活动内容一般为夫妻对坐进行宴饮或赏乐观戏。开,举行。

(3)兰缸:也作“兰釭”,是燃烧兰膏的灯具,也常用来表示精致的灯具。

(4)早年:年轻的时候,这里指年轻人。

(5)缛彩:也作“縟采”,绚丽的色彩。

(6)汉:天河,银河。《迢迢牵牛星》中有“皎皎河汉女”,即为银河中的织女星。

(7)依:靠着,依靠。《说文》依,倚也。

(8)千金笑:指美丽女子的笑。

(9)九枝:一干九枝的灯具,枝上放置蜡烛或加灯油,也泛指一干多枝的灯。

全文拼音版

shíguāndēng
jǐnkāifāngyànlángāngyànzǎonián
cǎiyáofēnfánguāngyuǎnzhuìtiān
jiēhànxīngluòlóuyuèxuán
biéyǒuqiānjīnxiàoláiyìngjiǔzhīqián

作者介绍

卢照邻(约635—680),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初唐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其诗以七言歌行见长,风格雄健奔放,代表作《长安古意》描绘帝都繁华与人生无常,开唐代长篇歌行先河。曾任益州新都尉,后因风疾辞官,隐居太白山。晚年病痛缠身,自沉颍水而亡。诗作突破六朝余风,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共同推动唐诗革新,对盛唐诗歌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关推荐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

〔宋代〕苏轼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蜑雨愁黄昏。

长条半落荔支浦,卧树独秀桄榔园。

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艳排冬温。

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

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二

〔唐代〕杜甫

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

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

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唯听棹相将。

十五从军征

〔两汉〕佚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二郎·垂虹桥

〔宋代〕吴文英

素天际水,浪拍碎、冻云不凝。记晓叶题霜,秋灯吟雨,曾系长桥过艇。又是宾鸿重来后,猛赋得、归期才定。嗟绣鸭解言,香鲈堪钓,尚庐人境。

幽兴。争如共载,越娥妆镜。念倦客依前,貂裘茸帽,重向淞江照影。酹酒苍茫,倚歌平远,亭上玉虹腰冷。迎醉面,暮雪飞花,几点黛愁山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