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八首·其三

〔魏晋〕左思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珪宁肯分。

连玺曜前庭,比之犹浮云。

作品简介

《咏史八首》是晋代文学家左思的组诗作品。这八首诗名为咏史诗,实为咏怀诗,诗人借古人古事来浇心中之块垒。组诗以深厚的社会内容,熔铸着诗人的平生理想,是研究左思的重要资料,在中国诗歌创作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这组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两点:第一,力矫太康颓靡文风,承继建安雄健骨力;第二,才志结合,浑然一体。

创作背景

《咏史八首》写于左思早年,具体写作时间难以断定。仅从诗提供的情况看,大体可以说写在左思入洛阳不久,晋灭吴之前。诗中写到左思在洛阳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所形成的特有感情。左思是因为他的妹妹左棻被选入宫而举家来到洛阳的。晋武帝泰始元年(273),晋武帝选中级以上文武官员家的处女入宫,次年又选下级文武官员及普通士族家的处女五千人入宫。左思的父亲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入洛阳的时间,大体可以断定在泰始元年以后。

翻译注释

翻译

我仰慕段干木,他在陋巷安卧就能起到保卫魏国的作用。

我仰慕鲁仲连,在大敌当前、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说服赵国放弃投降计划,使秦军撤退。

不受约束,自由自在,周游列国为人排难解纷。

功成后以受封赏为耻,他的品质高贵而超群。

不肯要象征权力和富贵的绶带,难道还会接受圭璋?

成串的官印光耀门庭的爵位,却视之如浮云。

注释

(1)希:仰望。

(2)段干木:战国初年魏国人时人赞他有文有才,怀君子之道,声驰千里。但他隐居陋巷,不肯为官。魏文侯请他出任宰相,他不肯接受。魏文侯乘车到他门口,都俯身在车的横木上向他致敬。

(3)偃息:仰卧,安卧。

(4)藩魏君:保卫了魏君。

(5)慕:仰慕。

(6)鲁仲连:战国时齐人。很有正义感。曾周游列国,为人排难解纷但功成之后,以受赏为耻,高风亮节卓尔不群。

(7)当世:那时的天下之士。

(8)贵:指高贵。

(9)不羁:不受约束。

(10)卓:崇高。

(11)不群:超群。

(12)临:面对。

(13)组:丝织的绶带。当官的印氧通常挂在绶带上,系于腰间。

(14)绁:系住的意思。

(15)对:面对。

(16)珪:同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礼仪时所用的板状玉器,上尖下方。

(17)连玺:指成串的印。

全文拼音版

yǒngshǐshǒu··sān
duàngānyǎnfānwèijūn
zhòngliántánxiàoquèqínjūn
dāngshìguìzāonánnéngjiěfēn
gōngchéngchǐshòushǎnggāojiézhuōqún
línkěnxièduìguīnìngkěnfēn
liányàoqiántíngzhīyóuyún

作者介绍

左思(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左思的诗

相关推荐

咏白海棠

〔清代〕曹雪芹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咏路

〔宋代〕邹浩

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

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

伊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咏蕙诗

〔两汉〕繁钦

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

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

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

三光照八极,独不蒙余晖。

葩叶永雕瘁,凝露不暇晞。

百卉皆含荣,己独失时姿。

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衰。

咏桃

〔唐代〕李世民

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妆。

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

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

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

咏贫士七首·其二

〔魏晋〕陶渊明

凄厉岁云暮,拥褐曝前轩。

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

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

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

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见言。

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魏晋〕阮籍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