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镜

〔唐代〕白居易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作品简介

《感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前四句就镜写所思,见铜镜而思念美人;后六句就镜写“我”,长年不开镜,打开后照见了憔悴的面容,而见到铜镜背后的双龙,又感于“盘龙成双人却单”,陷入惆怅。诗歌通篇没有写一句相思,而又处处在写相思,含而不露,宛曲而有情致。

创作背景

《感镜》此诗约作于元和七年(812)左右,作者时在下邽。 [2]诗人少年时期与比他小四岁的女孩湘灵相识,两人相知之深,相爱之笃。诗人早把湘灵视为终身伴侣,但是由于封建礼教的阻挠,两人最终未成眷属。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让诗人始终难以忘怀。有学者认为,此诗即是怀念湘灵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美人与我分别之后,留了一只铜镜在匣子中。

自从如花的美人离开,就好像秋水中没有了芙蓉。

长年不打开匣子,灰尘落在了铜镜上。

如今擦拭一下,照出了自己憔悴的颜容。

照完重新陷入惆怅,铜镜背后有两条盘龙。

注释

(1)秋水:喻镜。

(2)芙蓉:荷花,喻花颜。

(3)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4)红埃:灰尘。

(5)青铜:铜镜。

(6)照:一作顾。

(7)憔悴:瘦弱萎靡的样子。

(8)盘龙:指镜子背面的盘龙花纹。

全文拼音版

gǎnjìng
měirénbiéliújìngzàixiázhōng
cónghuāyánqiūshuǐróng
jīngniánkāixiáhóngāiqīngtóng
jīncháoshìzhàoqiáocuìróng
zhàozhòngchóuchàngbèiyǒushuāngpánlóng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感怀

〔明代〕文徵明

三十年来麋鹿踪,若为老去入樊笼。

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

远志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

白头博得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

感旧诗

〔魏晋〕曹摅

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

廉蔺门易轨,田窦相夺移。

晨风集茂林,栖鸟去枯枝。

今我唯困蒙,留士所背驰。

乡人敦懿义,济济荫光仪。

对宾颂有客,举觞咏露斯。

临乐何所叹,素丝与路歧。

感遇·其一

〔唐代〕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春四首·其二

〔唐代〕韩愈

皇天平分成四时,春气漫诞最可悲。

杂花妆林草盖地,白日坐上倾天维。

蜂喧鸟咽留不得,红萼万片从风吹。

岂如秋霜虽惨冽,摧落老物谁惜之。

为此径须沽酒饮,自外天地弃不疑。

近怜李杜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

屈原离骚二十五,不肯哺啜糟与醨。

惜哉此子巧言语,不到圣处宁非痴。

幸逢尧舜明四目,条理品汇皆得宜。

平明出门暮归舍,酩酊马上知为谁。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十九

〔唐代〕陈子昂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

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

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

昏曀无昼夜,羽檄复相惊。

拳跼兢万仞,崩危走九冥。

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

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

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