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小亭月夜

〔唐代〕熊孺登

已被月知处,斩新风到来。

无人伴幽境,多取木兰栽。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已被月知处,斩新风到来。

新造了一座小亭子,无人知道但是月亮看到了,新风徐徐吹来。

无人伴幽境,多取木兰栽。

没有人来这偏僻幽静之处与我作伴,只能多栽些木兰自己欣赏。

注释

(1)幽境:幽雅的胜境。

新成小亭月夜拼音版

xīnchéngxiǎotíngyuè
bèiyuèzhīchùzhǎnxīnfēngdàolái
rénbànyōujìngduōlánzāi

作品简介

《新成小亭月夜》是唐代诗人熊孺登的一首五言古绝。此诗以新亭落成为契机,前两句“已被月知处,斩新风到来”运用拟人手法,将明月清风视为知己,“斩新”一词既写亭台崭新,更暗含与旧我决裂的新生气象;后两句“无人伴幽境,多取木兰栽”在孤寂中开拓意境,以栽种木兰的举动,将当下的幽独转化为对未来的期许。全诗语言简净如洗,在二十字间完成从物境到心境的诗意建构,展现中唐园林诗“小中见大”的审美特质。

创作背景

《新成小亭月夜》此诗应作于熊孺登隐居洪州(今南昌)期间(约公元810-820年)。唐代文人盛行营造私园,诗中“斩新”为当时口语,见于白居易《题别遗爱草堂》“斩新萝径合”;“木兰”既指实际种植的香木,也暗含《离骚》“朝搴阰之木兰”的高洁寓意。与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的绝对孤独不同,熊诗通过“月知”“风来”构建自然同盟,这种将物象人格化的写法,既受禅宗“青青翠竹尽是法身”思想影响,也标志中唐山水诗从客观描写向主观体验的重要转变。

作者介绍

熊孺登(约806—820),钟陵(今江西南昌)人。中唐诗人,与白居易、刘禹锡、元稹等同时期并有诗酬唱。元和年间曾为四川藩镇从事。其诗多为送别酬赠与旅途抒怀,语言平易自然。《全唐诗》存其诗三十余首,编为一卷。《湘江夜泛》等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作品。熊孺登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新丰折臂翁

〔唐代〕白居易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

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

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

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

惯听梨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弓箭。

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

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

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

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

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

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

张弓簸旗俱不堪,从兹始免征云南。

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

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

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

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

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

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

老人言,君听取。

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

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

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新晴山月

〔宋代〕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

新年作

〔唐代〕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新丰主人

〔唐代〕储光羲

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

满酌香含北砌花,盈尊色泛南轩竹。

云散天高秋月明,东家少女解秦筝。

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

新城游北山记

〔宋代〕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见;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螈。其上有鸟,黑如鸲鹆,赤冠长喙,俯而啄,磔然有声。

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系马石觜,相扶携而上,篁筱仰不见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相值。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磨戛,声切切不已。竹间梅棕,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之状。二三子又相顾魄动而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忆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新笋

〔宋代〕朱松

春风吹起箨龙儿,戢戢满山人未知。

急唤苍头斫烟雨,明朝吹作碧参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