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司马池归夏台

〔宋代〕魏野

芳草垂杨弄色初,山中好酒想踌躇。

他时驷马乘如祖,莫忘今朝跨蹇驴。

全文拼音版

sòngchíguīxiàtái
fāngcǎochuíyángnòngchūshānzhōnghǎojiǔxiǎngchóuchú
shíchéngwàngjīncháokuàjiǎn

作者介绍

魏野(960—1019),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今属河南陕县)人。不求仕进。宋真宗西祀时曾派使臣征召他,他以生病为由上表推辞。卒后赠秘书省著作郎。与寇凖、王旦往来酬唱。世代为农,自筑草堂於陕州东郊,一生乐耕勤种,亲手植竹栽树,凿土引泉,将所居草堂周围环境布置得景趣幽绝,常在泉林间弹琴赋诗其诗,多吟咏陕州风土人情、田园山水,诗风清淡朴实。诗格清苦。原有《草堂集》,其子重编为《巨鹿东观集》。

相关推荐

送冷朝阳还上元

〔唐代〕韩翃

青丝缆引木兰船,名遂身归拜庆年。

落日澄江乌榜外,秋风疏柳白门前。

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

秋后依依寒食里,共君携手在东田。

送湖南李正字归

〔唐代〕韩愈

长沙入楚深,洞庭值秋晚。

人随鸿雁少,江共蒹葭远。

历历余所经,悠悠子当返。

孤游怀耿介,旅宿梦婉娩。

风土稍殊音,鱼虾日异饭。

亲交俱在此,谁与同息偃。

送杨少府贬郴州

〔唐代〕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送东阳马生序

〔明代〕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送蔡希曾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

〔唐代〕杜甫

蔡子勇成癖,弯弓西射胡。

健儿宁斗死,壮士耻为儒。

官是先锋得,才缘挑战须。

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

云幕随开府,春城赴上都。

马头金匼匝,驼背锦模糊。

咫尺雪山路,归飞青海隅。

上公犹宠锡,突将且前驱。

汉使黄河远,凉州白麦枯。

因君问消息,好在阮元瑜。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唐代〕李白

鲁国一杯水,难容横海鳞。

仲尼且不敬,况乃寻常人。

白玉换斗粟,黄金买尺薪。

闭门木叶下,始觉秋非春。

闻君向西迁,地即鼎湖邻。

宝镜匣苍藓,丹经埋素尘。

轩后上天时,攀龙遗小臣。

及此留惠爱,庶几风化淳。

鲁缟如白烟,五缣不成束。

临行赠贫交,一尺重山岳。

相国齐晏子,赠行不及言。

托阴当树李,忘忧当树萱。

他日见张禄,绨袍怀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