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谢文学离夜》是南朝齐文学家王融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首二句以相聚的“歌笑”反衬出分别时“笑歌”的不忍;三四句直写不忍离别;五六句从对方入手写其不忍离别,七八句补足此意,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惜别之情。全诗从诗人自己写到对方,从饯行的室内场所写到送行旅行的室外场面,构思巧妙,转换自然。
饯谢文学离夜
所知共歌笑,谁忍别笑歌?
离轩思黄鸟,分渚薆青莎。
翻情结远旆,洒泪与行波。
春江夜明月,还望情如何?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南朝齐永明八年(490年),谢脁转为随王萧子隆文学;南朝永明九年,随王“亲州府事”,谢脁从随王萧子隆西行赴荆州。谢脁离京前,诗人王融为之饯行,同时为谢脁饯行题诗的还有沈约、范云、刘绘、虞炎、萧琛、江孝嗣等,当时谢脁则写有《离夜》诗并答诗《和别沈右率诸君》诗。谢脁的答诗中说:“春夜别清樽,江潭复为客。”一个“复”字表明这是第二次西去。时间不迟于永明九年。其时,王融24岁,在诸人中最年轻。排比上述各人诗作的有关字句,可以知道送行的时间是在初春的一个晴朗之夜,明月在天,星河如带。堂上,华烛高烧,离觞频劝,“分弦”、“别唱”与“清琴”时时响起,倍增哀感。传杯换盏,直至朝霞满天,仍然别情依依,难分难舍。“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大序》),为抒写离情,为记住这难忘的一夜,诗人们相约以“离夜”为题即席赋诗。《饯谢文学离夜》这首诗即作于夜宴时。
翻译注释
翻译
相知的友人共相欢歌笑语,谁忍弃别动情的笑语欢歌?
分离在高堂怀思那远翔的黄鸟,从沙渚起飞在青青莎草中隐没。
情思起伏似远行船飘荡的旗旆,热泪洒入滚滚流逝的水波。
满江春潮笼罩夜月的辉光,回望远去的友人怎将思念寄托。
注释
(1)所知:知心朋友。
(2)共笑歌:在一起欢歌笑语。
(3)别笑歌:在临别时刻笑语欢歌。
(4)离轩:出门。轩,门。
(5)黄鸟:《诗经·小雅》篇名,描写一个流亡异国的人因忍受不了对他的剥削和欺凌,引起他对故乡的怀念。这里只取对故乡的思念这层意思。
(6)分渚薆:分渚(zhǔ),分散在江中的小洲。薆(ài),隐。
(7)莎: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穗褐色,地下有块根,叫香附子,可供药用。
(8)翻情结:翻情,潮水般激荡不已的离情。结,连系。
(9)旆:指船上挂的末端象燕尾的旗。因船随江水远行,所以称“远旆”。
(10)行波:流水。
(11)还望:回头眺望。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王融的诗
相关推荐
陈留市隐
市井怀珠玉,往来人未逢。
乘肩娇小女,邂逅此生同。
养性霜刀在,阅人清镜空。
时时能举酒,弹镊送归鸿。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江月
十月晴江月,微风夜未寒。
依人光不定,照影思无端。
少壮随波去,关河行路难。
平生素心友,莫共此时看。
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
亭高出鸟外,客到与云齐。
树点千家小,天围万岭低。
残虹挂陕北,急雨过关西。
酒榼缘青壁,瓜田傍绿溪。
微官何足道,爱客且相携。
唯有乡园处,依依望不迷。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
【其一】
道旁僵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
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
【其二】
随营木佛贱于柴,大乐编钟满市排。
虏掠几何君莫问,大船浑载汴京来。
【其三】
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
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其一
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八尺
八尺孤帆一叶舟,相将风水到今秋。
曾来白帝寻先主,复走江东问仲谋。
海上鱼龙应有恨,山中草木自生愁。
凭君莫话兴亡事,旧日长年巳白头。
感旧·其四
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
泪添吴苑三更雨,恨惹邮亭一夜眠。
讵有青鸟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
他时脱便微之过,百转千回只自怜。
夔州歌十绝句·其十
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堂天下无。
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
姑孰十咏·灵墟山
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
伏炼九丹成,方随五云去。
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
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