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徐掌教

〔明代〕王守仁

徐稚今安在,空梁榻久悬。

北门倾盖日,东鲁校文年。

岁月成超忽,风云易变迁。

新诗劳寄我,不愧鸟呜篇。

作品简介

《寄徐掌教》是明代诗人王守仁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酬答友人的诗,诗中用了东汉南昌太守陈蕃礼待因家贫累举不就的举子徐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徐掌教这位友人的敬重。

翻译注释

翻译

那位曾下陈蕃之榻的徐稚现在何处去了,悬在梁上的小榻已空悬了许久。

北门相遇交谈那天,是我在山东担任乡试主考那年。

时间过去得真快呀,世事也容易变迁。

还劳烦你把新作寄给我,真不愧于《诗经》中的鸟呜篇啊。

注释

(1)倾盖:途中相遇,停车交谈,双方车盖往一起倾斜。形容一见如故或偶然的接触。如清周容《芋老人传》:“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

(2)校文:考试文章。王守仁曾任山东乡试主考。

(3)超忽:指时间过得很快。超,远,遥远。如《楚辞·九歌·国殇》:“平原忽兮路超远。”忽,急速。如《左传·庄公十一年》:“其亡也忽焉。”

(4)鸟鸣篇:《诗经·伐木》有“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句。这里指徐掌教寄给王守仁的诗篇。

全文拼音版

zhǎngjiào
zhìjīnānzàikōngliángjiǔxuán
běiménqīnggàidōngxiàowénnián
suìyuèchéngchāofēngyúnbiànqiān
xīnshīláokuìniǎopiān

作者介绍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创立“心学”,提出“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反对程朱理学“格物穷理”的方法,强调人的主体性和道德自觉,极大地解放了思想,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阳明学派”。其学说传至日本、朝鲜等国。平定为患江西的宁王之乱,展现军事才能。著有《传习录》、《大学问》等,文集为《王文成公全书》。

相关推荐

寄彭民望

〔明代〕李东阳

斫地哀歌兴未阑,归来长铗尚须弹。

秋风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

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

长安旅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苜蓿盘。

寄隐居士

〔宋代〕谢逸

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

家藏玉唾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

相知四海孰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

襄阳耆旧节独苦,只有庞公不入州。

寄洪与权

〔宋代〕王令

剑气寒高倚暮空,男儿日月锁心胸。

莫藏牙爪同痴虎,好召风雷起卧龙。

旧说王侯无世种,古尝富贵及耕佣。

须将大道为奇遇,莫踏人间龌龊踪。

寄远十一首·其一

〔唐代〕李白

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

肠断若剪弦,其如愁思何。

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

奏曲有深意,青松交女萝。

写水山井中,同泉岂殊波。

秦心与楚恨,皎皎为谁多。

寄黎眉州

〔宋代〕苏轼

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