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酤酒》是春秋战国末期的典故,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这是一则寓言式的短文,通过讲述宋人卖酒的故事,深刻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某种普遍现象:即贤能之士往往因权贵或大臣的阻挠而难以得到君主的赏识和重用。文中以狗为喻,形象生动地揭示了权贵阻挠贤才进言的恶劣影响,同时也表达对贤能之士遭遇不公待遇的同情和愤慨。此文告诫人们要警惕身边的“猛狗”,为贤才的涌现和国家的繁荣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表现出对贤能之士的深切关怀和期待。
宋人酤酒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然贮而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邪?”
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
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罋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迓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为蔽,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有一个卖酒的宋国人,酒的分量很足,对待顾客十分恭敬有礼貌,酿造的酒也很好喝,卖酒的标帜挂得很高很显眼,然而酒就是卖不出去。酒都发酸了,他对此感到很奇怪,于是去问他所熟识的邻居长者杨倩。杨倩说:“你家的狗很凶猛吧?”
卖酒的说:“狗凶猛,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去呢?”
杨倩说:“因为人们害怕它呀!有人让小孩带着钱,提着酒壶去买酒,狗就迎面扑上来去咬他,这就是你的酒酸了也卖不出去的原因。”
国家也有猛狗。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之术,想要用它使大国的君王明察起来;有的大臣就是恶犬,迎面扑来咬他们。这就是国君所以受蒙蔽,受挟制的原因,也是有本领的人不能被重用的原因啊!
注释
(1)酤:卖。后文“或令孺子怀钱挈壶而往酤”中意为“买酒”。
(2)升概甚平:容器量酒量的很平,意思是“分量很足”。升概,装酒的器具,此处指量器。
(3)遇:对待,招待,引申义,本义是逢。
(4)谨:恭敬,小心,这里指有礼貌。
(5)为:酿造。
(6)县帜甚高:卖酒的标志挂得很高很显眼。县,同“悬”。帜:幌子、酒旗,引申义,本义是旗帜。
(7)不售:卖不出去。
(8)怪: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9)故:原因。
(10)或:有人。
(11)孺子:小孩子。
(12)挈:携带。
(13)迓:迎接。
(14)龁:嚼而吞为龁,此处是咬的意思。
(15)道:本领。
(16)明:作“白”解,禀陈。
(17)万乘之主:指国君。乘:兵车,引申义,本义是登,升。
(18)为蔽:蒙蔽挟制。这里作被动用法。
(19)用:被动,被重用。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韩非的诗
相关推荐
宋汴道中
平野有千里,居人无一家。
甲兵年正少,日久戍天涯。
宋中送族侄式颜
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
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边死。
部曲尽公侯,舆台亦朱紫。
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毁。
转旆燕赵间,剖符括苍里。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不改青云心,仍招布衣士。
平生怀感激,本欲候知己。
去矣难重陈,飘然自兹始。
游梁且未遇,适越今何以。
乡山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峥嵘缙云外,苍莽几千里。
旅雁悲啾啾,朝昏孰云已。
登临多瘴疠,动息在风水。
虽有贤主人,终为客行子。
我携一尊酒,满酌聊劝尔。
劝尔惟一言,家声勿沦滓。
宋人及楚人平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
华元曰:“惫矣!”
曰:“何如?”
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
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
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
揖而去之。
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
司马子反曰:“惫矣!”
曰:“何如?”
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
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
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
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
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
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
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
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也。
宋人有得玉者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宋定伯捉鬼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曰:“谁?”
鬼言:“鬼也。”
鬼问:“汝复谁?”
定伯诳之,言:“我亦鬼。”
鬼问:“欲至何所?”
答曰:“欲至宛市。”
鬼言:“我亦欲至宛市。”
遂行数里。
鬼言:“步行太亟,可共递相担也。”
定伯曰:“大善。”
鬼便先担定伯数里。
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
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
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
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
鬼答言:“惟不喜人唾。”
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
鬼复言:“何以作声?”
定伯曰:“新鬼,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持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于时石崇言:“定伯卖鬼,得钱千五百文。”
宋清传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咸誉清。疾病疕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者众矣。“市道交”岂可少耶?或曰:“清,非市道人也。”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